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省内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却日渐突出,这种现象在发达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同样存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里,苏北、苏中对苏南的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苏北对苏南的促进作用大于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苏南、苏中对苏北有带动作用,但是作用不甚显著,苏南对苏中的带动作用与苏北对苏中的促进也不甚显著。不论是促进作用还是带动作用,都有滞后期。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亚民  臧海明 《统计教育》2009,(3):38-40,17
本文利用江苏省13地市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并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区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不同区域的贡献有显著的区别,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容忽视的差距──对苏北地区各县农村经济差距的分析文/江苏省农调队邱素芳198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实施十年来,苏北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北地区内部差距也十...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经常存在的。就全国来说,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江苏而言,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也有着较大差异。无疑,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无论是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对制定区域经...  相似文献   

5.
苏中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和南通五市及下辖的县市区所组成的区域整体。兴化地处苏中地区北缘 ,土地面积2393平方公里 ,1999年底 ,总人口154 59万人。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努力 ,苏中和兴化当前在江苏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一方面苏中经济正在加快融入苏南经济圈 ,接受上海幅射能力增强 ,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 ;另一方面 ,苏中在苏南、苏北发展中的平台作用也不断得到提高 ,苏中通过梯度传递、转移、对苏北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一、苏中、兴化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之比较。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6.
协调发展江苏区域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梯度差异。要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 ,认真实施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战略 ,缩小南北差距 ,推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2003~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江苏省的发展过程中,FDI产生了正向的技术溢出,并且技术溢出的效果存在区域差异:苏南最高,苏中次之,而苏北无溢出.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FDI技术外溢效应有正向影响.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投入,增强其吸收能力,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秦少杰 《江苏统计》2002,(10):29-3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但差距过大则是不能容许的,过大的地区经济差距造成地区之间的摩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和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亦存在着显著差距并呈拉大趋势,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经济国际化程度上来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找出缩小差距的实际可行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国  朱杰 《江苏统计》2001,(11):23-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盐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与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分析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 ,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本文较为详尽地归纳了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各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并就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文/江苏省农调队周虎城在八十年代以前,江苏农村经济以单一的农业为主,各地的差别不大,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逐步形成了三个不同特点的经济区域。从总体上看,苏南(苏锡常三市)地区的发展水平领全省之先,是我省的发达地区;苏中(宁...  相似文献   

12.
苏中经济发展落后于苏南而领先于苏北 ,是全省的次发达地区 ,要加快苏中的发展 ,则需找准其发展的空间 ,文章为此提出了六点建议 ,并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省域内多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更新:江苏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范金  周应恒 《统计研究》2008,25(7):74-81
 运用地区投入产出表解释区域内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演化规律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我国省域内多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研究尚少见。本文以《江苏投入产出表》(1987年和2002年)、1987年江苏部分地级市地区投入产出表和《江苏统计年鉴》等数据为基础,编制和更新了1987年和2002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30个部门的省域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论文的关键技术包括:通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形式的差异推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过引力模型来推算区域间流入流出的贸易系数矩阵;通过交叉熵(CE)技术,使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更新在已有信息条件下信息损失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文/刘兴远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基础、天赋资源、文化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着区域差异。全国东、中、西和我省苏南、苏中、苏北等经济地带之间,经...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统计局投资处统计资料显示 :1—4月份我省苏南、苏北及苏中地区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7 56亿元、67 46亿元及116 95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 ,分别增长18 5%、19 1%及10 9% ,地区间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的55 8个百分点降为8 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能够克服解释变量与门限变量同时具有内生性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第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低于最小门限值的低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力资本积累介于最小与最大门限值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转正但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高于最大门限值的高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造成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与方向取决于各自人力资本积累处于何种区制类型。本文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产业就业结构现状,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空间差异,指出江苏整体、区域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性.提出就业弹性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就业弹性模型及三大区域的就业弹性值对江苏产业就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 ,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碳排放时忽略经济空间溢出效用以及对外贸易—碳排放非线性关系的缺憾,估算了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区碳排放量,然后构建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以解决对外贸易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十年来中国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从促进逐渐开始转变为抑制。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目前正处于逐渐抑制碳排放阶段;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较低,对外贸易的发展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明确。(2)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比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碳经济现象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问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8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