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规划方法 ,介绍了景观评价的概念和常用的评价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论述了景观评价在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景观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新阶段,是景观社会中资本统治的新形式,也是拓殖入人们欲望中的暴力拜物教,其具有颠倒性、被动屈从性和虚假性的特点。德波的景观拜物教理论抓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现象,但却未深入社会生产关系领域的批判中去,因而其景观拜物教批判也未能真正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因此,德波提出的解放路径必然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3.
摄影界普遍存在着对“景观摄影”的误解和困惑,景观一词来源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德波提出的“景观”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消费社会阶段的一个理论总结和批判,是刺激消费维护现存秩序的统治形式.对此,只有采取文化革命的策略进行启蒙.景观摄影作为文化革命的方式之一,其目的也在于去除景观对人的异化及其蒙蔽.  相似文献   

4.
在《景观社会评论》中,德波从“景观”的概念出发对当代西方社会展开批判,他分析了景观权力以及景观统治的实质,并借此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人们的幻想予以揭露。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理论,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给予人们极有价值的启示,影响和启迪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由于景观社会理论本身的艰涩性,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提出一些研究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占宏 《阴山学刊》2001,16(5):23-25
本文通过对人类影响景观发育的思想、行为、方法和影响结果的分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类对景观发育影响的显著性,引申到按照人类对景观影响的结果--景观变化梯度过于剧烈的话,景观系统将走向崩溃,进而提出人类对景观发育控制理念构建人-地协调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的丰裕和电子影像技术进入到日常生活中,西方社会进入到了以影像为先导的景观社会时代,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就是对这一时代的哲学反思.在景观社会,商品的生产以景观的积聚为先行条件,并引起了社会时空结构的变化,一种"伪循环时间"构成了景观社会的内在规定,商品拜物教已经发展为影像拜物教,使人们以"主体"的自觉进入到消费社会的资本逻辑之中.正是对此的洞察,德波认为必须发展马克思的商品批判理论,进入到对景观社会的批判,以寻求走向未来社会的新的历史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文学叙事中,政治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成为审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视角。而当代文学中对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景观的书写也暗合着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叙事。这种迁移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表达出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文学的叙事中,政治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成为审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视角.而当代文学对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武汉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景观的书写也暗合着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叙事.文学叙事景观的现代性迁移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持续升温的古镇旅游中的景观打造为例,试图透过景观的符号化和景观话语的建构分析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力机制、表象及其意义,并最终指明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何以可能.古镇的景观打造呈现出借名、挪用、植入等形式特征,可被视为"发明的传统",隐藏着政府权力机构和文化传播公司、文化精英和大众等多重关系的合力,已然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景观话语的建构是大众传媒编码和旅游者解码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旅游者最终完成了对景观符号的自我想象.而景观所诱发的时间和空间想象等地理学问题已逐渐成为"笑学理论紧抓的一个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的景观美学的核心思想。中国的园林艺术实质上就是中国休闲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中国园林艺术讲究造景,而在造景中又刻意追求一种自然的、生命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急需探讨的问题.中国广大农村保持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否妥善保护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乡土景观,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更新的关系,最终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提出了要求,但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如何使这些要求能通过规划的途径,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被确立为国家或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乡土景观进行价值甄别和保护,使之融合进新农村建设当中,对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景观社会》一书集中展示了德波对景观拜物教问题的关切与重视。如果说,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那么景观拜物教的内部发生机制则是通过消灭事物的真实存在使之影像化,并将其蒸发为一种虚幻的图景。因此,在景观社会中,人的本真需要和欲望消失了,生活中的一切被景观制造出来的光亮物品和伪效用所代替,在这里,人的生存本身成为本体论上的伪造。  相似文献   

14.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是后现代符号消费的必然逻辑。他采用生动、形象的后现代叙述方法,将景观生产的异化现象和内在机制呈现出来。在描述景观生产的分离图景之时,也流露出他对真实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声称,景观生产是资本增殖的必然逻辑,也是科技理性的进一步强化。景观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生产主导模式,不仅生产了政治经济秩序,还生产了思想文化体系。面对景观生产,德波号召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异化情境,构建自己真正需要的日常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宋诗中描写庐山景观有两种描写方法:或从总体上把握对象的地理方位与形势,再逐渐细化到某一处或几处;或在纪游过程中描写景观高远、深远与平远之美。描写山峰与瀑泉往往运用夸张、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题咏寺庙诗有一点扩散法与铺垫中点出法。庐山景物诗中生发议论,表现了宋诗好发议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深刻意蕴的深度解析——对西方现代社会生产、社会关系、价值系统的符号化、意象化演进,景观化构式、构序、构境,社会自然与人性自然的二次异化的深刻批判,梳理阐释了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构型背景与思想渊源——欧洲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环境,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理性批判传统、法国多元化社会文化思潮等;认为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所展现的理性批判精神、深度解构方法论进路,使德波成为法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后现代社会文化理论的杰出代表,也促进了法国后现代文化与社会批判思想的发展与滥觞。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外来的强势文化,如何从本土走出新的住宅景观风格,对于河北省城市建设、特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让居民回归本有的居住文化等内容,都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走向新的住宅景观,用本土文化提供不竭动力,奠基浑厚底蕴。  相似文献   

18.
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电视、电影、出版业等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主导性力量,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先驱性研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媒介时代”的认同。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展示了对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德波借鉴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认为景观已成为“媒介时代”的本质,世界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聚”的转变。德波认为明星、休闲旅游和城市化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景观,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景观社会的批判理论出发,德波探讨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反抗异化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从最初关于自然现象、历史经验等知识的积累之上,经过理性思维的抽象和概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概念和范畴。把人类与自然某种合规律的观念,构建为一个天人合一的系统的宇宙图式;把万物的存在与发展变化,都看作是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有机连续性宇宙观与西方截然相分的天人隔离的宇宙观不同。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核心范畴存有相区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出了一种场有哲学,这种哲学强调内在整体性与相对相关性,与西方哲学存有的实体性、本质主义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许亮  王莉莉 《天府新论》2013,(3):104-108
观念摄影与景观社会在不同的相互对话中显示着各自的立足点和历史特殊性,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彰显着影像的独特价值.观念摄影下的景观社会的美学意义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的组织和其发挥作用的场域,使对艺术美学在景观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机制复杂性的重要研究得以具体化、实证化,并且具有了学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