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篇目,从异化的人到人本性的复归是该篇的主旨。异化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是私有财产最核心的本质;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向人本性的复归。该篇中的“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对人本质占有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它自觉地主导着人的解放和复原向终极发展。上述观点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共产主义观,存在着“科学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注重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维度,而忽视了信仰的维度.文章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梳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历经宗教、政治、经济“三大批判”的逻辑进程,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以人的自由为核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再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理解出发,阐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辩证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维度根源于其内在的辩证本性:作为信仰源于其“超越性”维度;作为科学信仰源于它深厚的“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思想。然而 ,学术界在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上却分歧较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入手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经济社会形态和自然历史两者都是“同一个逐渐变革的过程”。在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之前 ,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替都是人在社会关系方面把自己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社会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一种根本性的质变 ,是无产阶级的解放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则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是由无产阶级解放向全人类的解放过渡的过程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社会历史这个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似自然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精神实质,才能充分认识在当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类解放包含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三大有机历史发展过程;取得了阶级的政治解放基本胜利的国家,必须把“经济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放在首位并长期坚持下去;邓小平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开辟了我国经济的社会解放的现实性道路。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的理论和纲领。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精神实质,才能充分认识在当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类解放包含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三大有机历史发展过程;取得了阶级的政治解放基本胜利的国家,必须把“经济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放在首位并长期坚持下去;邓小平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开辟了我国经济的社会解放的现实性道路。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的理论和纲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人性的层面来解释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理解成对人的复归,也将共产主义理解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既实证化地将世界历史看做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又将其看做是对人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不是国家中心让位给无政府状态,而是历史性地让位给社会调节,是社会中心的人本主义,是人的本质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以共产主义的形式完成了社会形态辩证法的基本构建,防止了在去黑格尔辩证法神秘形式的过程中滑向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元问题”,其根本在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传统本体论表征着人类摆脱自身的无根化、追寻存在根基的终极关怀,它构成了理解解放论的终极追求的思想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与其本体论的演化逻辑是一致的,是在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展现的。正确地认识资本逻辑运动的辩证规律,才能真正抓住马克思解放论的革命性之所在,从作为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生产劳动出发,不断超越现实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生产关系,去构建新的通往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终极道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追求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乃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从一切“非人”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理想之所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实现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他们的学说同以往那些以“全人类利益的体现者”自居的社会主义流派的根本区别之一。例如,1847年6月思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说:“共产主义不是关于奴隶、农奴或者手工业者解放的学说,而只是关于无产者解放的学说。”同年10月,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10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1.
论信仰     
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的,而迷信则是盲目地信奉;宗教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歪曲的反映,是神本主义的,具有虚幻性和荒谬性,而科学信仰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本主义的,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崇高、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信仰,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目标,不仅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观从本体论发展到知识论,通过辩证否定,发展到当代哲学的存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先驱,也是在批判理性知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当代哲学观的最大贡献是引入了劳动观、实践观和共产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正确把握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柏拉图对人的灵魂结构的划分,信仰、知识和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全球化语境中,伴随资本逻辑的扩张,上述三要素发生了分裂,从而导致了当代人类生存危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意义上,全球化应该成为共产主义的内在环节。通过共产主义信仰来实现上述三个要素的融通,是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类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5.
试析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观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有主观条件。邓小平个人的主观因素在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主观因素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宽阔的胸怀和世界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以及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等等。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创新,深刻领会这些主观要素,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17.
旨在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并以此为基础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通过“三重批判”初显其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孕育了丰富的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现实主体的历史性生存,开辟了一条理解社会发展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是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认为,把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教条主义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把生产力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错误地认定为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严重阻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步伐的理论障碍。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最后的斗争,而是在开展最后的斗争之前的另一场斗争。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作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公共占有的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的。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是以个人所有制作为存在的物质前提的。长期以来,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对所有剥的理解停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基础上。而马克思理解的个人所有制与建立在整体主义基础上的公有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澄清这种区别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生态伦理观,采用了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的双重思维向度和理论语境。马克思这一生态伦理观的生成与其对于劳动和人的本质的界定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始点与他揭示人与动物和自然关系上的异同密切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又与他关于共产主义探索具有内在联系,在他看来,共产主义不仅能改变原来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他还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和工业)出发,阐释了生态伦理观的现实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