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郝思嘉经历了虚荣心超越爱之心的少女阶段、种植园奴隶主向资产者转化阶段及深层心理更为压抑的资产者阶段。《飘》通过描写郝思嘉上述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这个被评论者称为“漂亮的、娇惯的、自私的女性在生死攸关时却能像男人一样行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着夏·勃朗特所开始的革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看出了作家自身的身心分裂:既认同郝思嘉自强自立的女性主义意识,又无法真正摆脱男权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脂粉堆里的英雄——评现实主义者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刻画人物著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内心世界揭示比较充分。其作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力刻画了一个贪婪、任性、冷酷、残忍、追求完美的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艺术形象。“脂粉堆里的英雄”本是《红楼梦》里用来评价王熙风的词句,用在《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身上同样适用。因社会的变革,郝思嘉由一个庄园千金变成为庄园管理者,再转化为资产者。从事业、爱情两方面探讨了郝思嘉面对现实,展望明天,顺应历史潮流,弃旧迎新,谋求变革的开拓进取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形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刻画人物著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内心世界揭示比较充分。其作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力刻画了一个贪婪、任性、冷酷、残忍、追求完美的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艺术形象。"脂粉堆里的英雄"本是《红楼梦》里用来评价王熙凤的词句,用在《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身上同样适用。因社会的变革,郝思嘉由一个庄园千金变成为庄园管理者,再转化为资产者。从事业、爱情两方面探讨了郝思嘉面对现实,展望明天,顺应历史潮流,弃旧迎新,谋求变革的开拓进取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形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小说《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为内核的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认约这是《飘》畅销流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在于她那种勇敢、坚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她以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以及为世俗诟病的贪婪和残酷,书写了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乃至整个美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7.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飘》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顽强的生活能力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关于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以及作家对此的独特审视与参悟;在于作家把握这一形象时所选择的视角与现代读者的心理、心态、情绪、意识极为切近;在于《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使她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隧道效应”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它借火车穿越山洞时人们的所见和所感来阐释“整体性”原则,对于理解艺术作品中“虚”和“实”的关系大有裨益。小说《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作,作品一经出版即风靡全球,而其中的女主角郝思嘉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将“隧道效应”应用于分析米切尔在描写郝思嘉的三次婚姻时对材料所作的“虚”“实”处理,可以更好地洞悉小说的魅力之源和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女作家纷纷拿起笔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思索女性历史、现实命运,构建女性理想世界。这其中的代表者是张洁。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经验、关注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女性意识的演变和她对女性理想的执着。尽管她爱到失语,她对男性的呼唤、对女性的寻找回归都有一个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但其独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理想的追求,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即使有变化也是张洁对理想坚守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作中表现的心路历程,她那不受压抑的生命状态使得她的女性意识得以自由伸长,呈现出颇具女性特点的回归轨迹,同时她的自我抒写采用的也是女性化的表达,她是在男性话语天地里寻找属于女性的艰难表述,从造语的改写到心灵的写真到显示女性自我的物化创意,展现的是不矫作不屈从于男权社会的完完全全属于女性自我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张爱玲的小说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分析。当然,她的小说不限于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但作为女性作家,她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女性的关注。她对女性自身痼疾的揭示,对女性潜意识心理的分析,为后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追求和选择是陈玉霞的重要关注对象。她着力塑造集传统美德与现代风采于一身的新型女性形象,对女性命运进行反复咏唱、叠唱。  相似文献   

13.
弗朗索瓦兹是一个职业知识女性,她自由独立,我行我素,拒绝世俗的婚姻模式,甚至拒绝日常的家庭生活。但是她的理智与情感时常处于矛盾状态,她有时很坚强,很自信,有时又为缺少女性特质而不安,所以在她身上仍然体现了女性被动的地位和他者的身分。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是20世纪20、30年代一位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往往囿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大手笔的结构布局,然而她却通过家庭这个小小的窗口泄露出了中国女性尤其是中上层女性生存的真相,那是被许多男作家和女作家所合力谋杀和遮蔽了的,她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前驱者。  相似文献   

15.
贺双卿是清代也是女性词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身为农妇却天生灵慧,夫暴姑恶的恶劣处境也没能影响她天真浪漫、恪守妇德的情怀。双卿留有十四首词,抒发自己的生活和独特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她的词反映了农妇生活的悲喜,是下层女性的真实写照,拓宽了女性词的题材,是女性词史上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传统是一种反讽。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是女性意识最早觉醒的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纤细敏锐的感觉,在字里行间对男性进行了非英雄化的贬低和挖苦。在她的世态人情小说中,对妇女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做出了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她是当时先进思想的代表,是一位宣扬女权的先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女性作家和女性意识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与此同时,波特也非常热心于社会活动。尽管她坚决否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本文试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她的生活和创作两方面来探讨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女性文学和女性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她塑造了很多血肉丰满的具有独特中国特质的女性形象,还在于她对女性的认识达到了世界的高度。尽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表达不够系统,理论性不强,但却不失深刻和尖锐。她以自己特有的文学表达发出了和世界顶级女权主义者同样的声音,即"女人是后天形成的","婚姻是一种交易"等,可以说她对女性和婚姻本质的认识与波伏娃不谋而合,而她这种深刻性正是赋予她短暂的艺术生命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她的出现和存在本身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0.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性的体验,甚至她极端个人主义式的彻底反叛,突破了传统女性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标志着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