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审美活动中的社会影响不仅体现在欣赏者审美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审美进程中.社会促进是影响个体审美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相比于社会促进,从众行为对审美主体的影响要更广泛而普遍、全面而深刻.导致审美从众的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审美从众的社会心理机制是暗示和感染.  相似文献   

2.
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对,是指方式较为隐蔽、无意识的德育途径。其发挥出功能的心理机制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来阐述,有暗示、选择过滤器、集体无意识、移情、罗森塔尔效应、归属、感染、模仿、从众和责任扩散。  相似文献   

3.
在服饰流行体系中,社会心理特征一直是传播和促动服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各因素影响下,人们形成暗示、模仿、时尚和流行等群众性的服饰心理反映。服饰流行的心理机制、周期规律、传播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反映了服饰发展的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价值澄清法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方法,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价值澄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多元的社会价值观的存在、个体主体性的不足、心理归属和外部赏罚机制等原因,极易走向道德从众。道德从众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负道德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高等学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仍屡见不鲜.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小范围心理动机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负道德的无知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反叛心理进行了分析,引出了对负道德的道德教育、道德管理、道德成本和道德示范问题,并提出了调整负道德心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词汇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从众心理影响下大学生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所处群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从众心理影响下的大学生行为的分析,就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从众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明辨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为大学生行为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语书面广告为吸引受众,迎合受众趋时、求新、尚奇、从众的文化心理,以及自身表达的需要而适当运用新词与时尚词语。广告中运用的新词与时尚词语类型丰富,表达效果好,而不同类型的广告在运用新词与时尚词语时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时尚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欲望所创立的、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基础的,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行为原则、方式、状态和规范。时尚也是一种影响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客观力量。时尚对道德产生不同的影响:时尚的正向伦理维度在于它促进民主自由,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弘扬人的主体地位;时尚的反向伦理维度就在于由它的非理性所导致的一味地追求物质刺激,形成消费人格,从而导致道德颓废。  相似文献   

11.
对于老人跌倒"该扶还是不该扶"这一社会现象,文章从"该不该扶"、"愿不愿扶"、"敢不敢扶"和"会不会扶"等微观视角进行了递进层次分析。认为应该从强化道德建设,从育人层面引导人民应对义务;营造助人氛围,从舆论层面引领社会主义风尚;确立制度规范,从制度层面确保助人者的权益;抓好技术训练,从手段层面教会人们科学助人等方面着手强化公众的道德认同,从而促进公众理性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传统荣辱观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由网络引发的社会弊病日渐凸显, 其中网络人肉搜索俨然是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代表性产物。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伴随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 而出现的代表性网络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搜索工具,网络人肉搜索有着显见的优缺点: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同 时,衍生出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去传统化”、道德发展“内卷化”等道德失范问题。为了避免恶意网络人肉搜 索带来的诸多社会越轨行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道德自律准则、优化技术工具等维度来对网络世界进行正确 的规训,从而涤净网络公共空间,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心"的良心,其本质就在于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于社会实践方式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同,人们会因之而具有不同的良心观,良心本质也因之而不同。从古到今,良心本质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发生了一个转换,尽管良心这个概念依旧,但是其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时尚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大众语言行为的风尚。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语言时尚,并从语言学、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这些语言时尚的成因。认为,语言时尚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语言时尚对语言自身的规范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语言时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应当辩证地分析语言时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语言自身规范、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益广告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逐步具备了现实必然性,但由于公益广告数量、质量以及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价值观的缺失,公益广告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发挥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因此,必须从公益广告的数量、质量和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价值观方面着手,优化公益广告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荣辱感可分为外在层面的和内在层面的两种。前者可名之为基于舆情的荣辱感,后者可名之为道德性的荣辱感。道德性的荣辱感以普遍的社会正义原则为根源,对于行政官员来说,公共职位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存在,其履行公共职责就是具体地实现社会正义,所以需要严格的法律约束、伦理教育和思想教育以及审美教育来形成他们的行政道德的耻感意识,塑造他们的行政人格。  相似文献   

18.
公益活动由于有着彰显助人为乐品质、体现主体社会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具象化的传统公益活动,因其在诸多场合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渐渐为公众熟知,但特定的物化要求限制了其涉众的范围和理念的传递。生活化、常态化的微公益,以简易的运作模式和深刻的公益精神理念,改变了人们对公益的传统看法和对公益精神的原始理解,满足了公众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在持续的公益实践活动中,促使公益理念逐渐内化为实践主体的道德品质。文章从公益理念内化为实践主体道德品质的角度,探讨了微公益活动开展中公益理念内化的可能性、实质与社会价值,以探求微公益对公众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革产生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知识产权道德及其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道德是知识产权文化社会意识形态部分的重要组成,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道德研究,应该掌握知识产权道德的内涵、基本规范和建设知识产权道德的基本对策。从知识产权道德与知识产权伦理以及知识产权道德与科学道德的关系中探讨知识产权道德内涵及其基本规范,可知知识产权道德来源于知识产权伦理,是知识产权伦理的展开。知识产权道德区别于科学道德,不能用科学道德取代知识产权道德。知识产权道德基本规范包括"尊重知识、尊重表达、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当代中国建设知识产权道德需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知识产权道德教育、培训与监管、重视名师垂范以及知识产权道德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