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和语序等各方面差别都很大。但是,如果撇开这些因素不谈,单就修辞的手法而论,那么,除了个别专门涉及音韵的修辞格如Alliteration (头韵法)而外,英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与汉语修辞格相同或相似。有几种英语修辞格在分类上与汉语修辞格互有参差,然而那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双方有着相同的修辞现象。还有几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格,虽然找不到对应的汉语修辞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也存在着具有同一特点的修辞方式,只不过至今还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有些常用的英语修辞格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因此,一般都采用了汉语修辞格的名称作为它们的译名。由于两者不论在构成、使用以及所造成的语言效果方面都相同,所以这些译名十分贴切、易懂。例如:simile——明喻,personification——拟人,irony——反语,hyperbole——夸张,pun——双关,等等。但是,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语言,而且,英、汉两族人民在思维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故而.对大多数的英语修辞格来说,就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汉语修辞格做为它们的译名。因为它们常常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或者看上去相同,实质上有区别,是“貌合神  相似文献   

4.
阐释移就修辞格在英语运用中的独立修辞效果,比较修辞格在英语汉语运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英语移就修辞格是英语众多修辞格之一,主要特点是说话人把本常用于人的修饰语改用于事物,达到言简意丰、生动别致、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简略阐述了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英语移就修辞格,使汉语译文与原文一样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英语修辞格zeigma(轭式修辞法)是指用一个词勉强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毫无联系的词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格,在本质上与汉语修辞格拈连完全相同.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轭式修辞法的涵义、格式以及翻译的三种方法套用汉语的拈连法;引申词义法;排比或对偶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修辞格的特征分析,比较了英语和汉语在明喻,隐喻,借代,反复等方面的差异,阐释了英汉翻译中运用修辞的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语修辞格Hypallage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学概念,由来已久,汉语中的修辞格移就与它类似.对Hypallage和移就两种修辞格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针对Hypallage的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还原位置法).  相似文献   

9.
英汉修辞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英语辞格"metaphor"、"metonymy"及"synecdoche"与汉语相关辞格的比较,指出英语修辞格术语在翻译上存在着套用汉语辞格和译名不统一现象,希望学术界能够重视外来术语的翻译,从而帮助学习者准确掌握这些术语,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概述英语修辞格Metonymy(换喻、转喻)的基本用法,Metonymy和Synecdoche(提喻)、Antonomasia(换称)的关系以及Metonymy和汉语修辞格借代、借喻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汉英比喻手法运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修辞格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愈加丰富和完善,修辞格也得到了发展。“比喻”这一修辞格的普遍运用,对于构成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化方而起着独特的作用。比喻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现代英语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比比皆是。汉语和英语尽管隶属不同的语系,是两门体系完全相异的语言,而且它们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然而,  相似文献   

12.
英语双关修辞格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谐音双关、同词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歧解双关、延伸双关.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形义双关和谐后语双关是汉语双关中特有的修辞格.因此,pun和汉语双关虽然在格式和修辞作用上基本相同,但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双关却不尽相同.英汉双关语具有可译性,但是常用的七种具体翻译方法却各有千秋,需要灵活掌握,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变通.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Pun)是英语修辞格之一,深受广大文学家的青睐,其原理是利用一词多义、同音异义、同形异义的双关手 段来达到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在此,文章研究英语修辞Pun的分类及其修辞功能,从谐音双关和寓意双关两个方面探讨英语 修辞格Pun与汉语双关语的互译,促进中国文学与英语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置换修辞手法在莎剧中屡见不鲜,丰富了莎剧的内容,生动了人物的语言,而且英汉语中的置换修辞格大致可以对等。通过对莎剧《仲夏夜之梦》中英语置换修辞格的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转换修饰位置,保留原修饰方法和转换修辞格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irony与汉语反语貌似相等,实则不然。本文结合实际的反语语例,分析并对比了反语在英汉修辞学中不同的定义及分类,指出汉语反语定义明确但内涵狭小,以语义颠倒为特征,而英语反语定义模糊但内涵广泛,以语义脱节为特征,因此依据英语反语的传统定义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这对修辞格相等同的观点有失偏颇。另外,二者在分类及运用方式上也不相同。汉语反语以表达内容的性质为分类标准,以单个词语为单位,而英语反语的分类是根据所依赖的语境层级,反语的单位可以是词语、整句或句群。汉语反语仅相当于英语的词语反语,而英语中的情景式反语在汉语中没有适合的对应修辞格。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这两种语言都具有极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尽管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语法、语序等方面,英语和汉语差别很大,但绝大多数英语修辞格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它们无论在结构上,或修辞作用上都彼此十分相似。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或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以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深入地阐明事件的意义或刻划人物的性格。有时则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深省。在北京外院张汉熙教授主编的Advan_  相似文献   

17.
谈英汉转位修饰(移就)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英语transferredepithet(转位修饰法)修辞格和汉语“移就”修辞格在类别、结构、语义及修辞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兼叙了“转位修饰(移就)”格不应和“通感”及“拟人”格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反复”修辞格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repetition和汉语的“反复”都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修辞手段。本文从类型和作用方面对英汉“反复”修辞格进行了比较,认为英汉“反复”修辞格的分类大体相同,修辞作用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修辞格在政治哲学作品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表达效果,添加艺术感染力。但是修辞格的翻译需正确解码,运用创造性技巧以减少信息损耗。以《法兰西内战》中英版本为例,评析马克思的语义,结构与音韵修辞格运用及中央编译局的相应修辞格翻译技巧。中央编译局对《法兰西内战》文中的隐喻、拟人、反语、设问等英语修辞格的翻译处理较好。研究发现诸如头韵、典故和矛盾修饰等修辞格被译为汉语之后,原有的文体风格受到一定损耗。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家对英语双关 (pun)的长期研究认为,pun只存在于词语 (word)或词组(phrase)这一级别。通过与汉语中双关语的对比分析,借鉴汉语双关修辞手法应用范围的最新突破研究,认为pun(英语双关或一语多关 )也应是一种修辞格,其体现不局限于同音 (近音 )异义或同词多义这些手段,其他修辞格如暗喻、反语、象征也可被使用。根据研究提出把英语中pun的应用范围从语素、词、词组延伸到了句子、句群、语段以及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