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巴"的词义系统繁复,其义项多达十几条.这些义项中有八条联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本义、引申义系统.本文一是从词义产生、孳乳角度考辨这些义项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引文献和方言俗语资料考释这八条词义,三是讨论了"巴-爬"巴-傅-薄-搏"的语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说"PK"     
"PK"是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而流行开来.本文考察了它的义项、语用意义、使用范围和场合,认为"PK"的义项有对决、淘汰、比较和对比、竞争4个义项.它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与<超级女声>节目有关,常用于标题中和一些体育比赛场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突显"与"凸显"仅一字之差,二者常常换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突"与"凸"的义项中均含有"高于周围"的意思.义项的相通或是二词可交替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在语言的发展和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山寨"一词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运用模因论的观点分析该模因发展的过程和形成原因,以期为今后新词语及新义项的出现提供解释范例.  相似文献   

6.
"暴"和"爆"在当前的构词能力明显不同,"爆"族新词不断出现.由于"爆"已经从其两个主要义项中分化出了一个新的义项,即指事情"超出一般",以及媒体的推动,加上现代人往往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使"爆"成了强势词.建议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意义比较稳定的新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  相似文献   

7.
"笑"有两个基本义项,具有义项1的"笑"是非及物动词和一价动词,具有义项2的"笑"是及物动词和二价动词。"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构成不同的句型和句模。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笑"在具体句子中可以分化出不同的动态意义,这些意义呈现连续统状态。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羽部>"翩"的义项⑥释为:"通‘谝'.参见‘翩翩'⑨";而"翩翩"的义项⑨则释为:"花言巧语.翩,通‘谝'".其以"谝"释"翩"的立论依据是清代马瑞辰对毛诗的训释.<诗经·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通释云:"翩翩即谝谝之假借."  相似文献   

9.
"叫化"考源     
"叫化"是在佛教文化语境中由"教化"表示说教劝化的意思演化而来.由于"接受供养"是佛教"教化"经常性的伴随事项,有时单说"教化"也包含了"接受供养"的意思,这个意思逐步演变为"教化"在特定语境中的构词义素.这一义素逐步显化、固化,并向主动请求施舍引申,渐渐脱离说教劝化的本义而成为一个新的义项.这一义项最终由佛家用语变为俗家语,在人们的认知中等同于乞讨,才有了"叫化"等字形的出现,并由动词用法延伸到名词:"叫花子"、"花子"成为对乞丐的俗称.  相似文献   

10.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多义词义项辨识或词义消歧中,义项划分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义项距离是进行义项划分的重要参考.多义动词义项距离与动词义项的三种组合特征——语义组合特征、语法组合特征及固定搭配特征密切相关,并由这三种特征的距离共同决定.在对100个现代汉语双义项动词的义项距离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动词义项的分合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词义古今演变中词的义项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词汇中这种词义的古今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词的义项不断增多。例如有的说:“在语汇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义项有增有减,……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义项的不断增多”。①再如有的说:“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引者按,指词义的扩大、缩小  相似文献   

13.
"镬"词义系统中"镇水之物"这一义项,是在人类认知模式和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双重影响下引申出来的.汉语古词常有义项缺失,通过对古词形音义的理据分析,可以恢复古词音义流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逮(包括其所构成词条)"的释义与书证,皆有可商榷之处单词释义中或义项可以撤消,或义项释义不确;构成的词条或所释不妥;书证或难以说明所释,或句读有误,或裁取不当.  相似文献   

15.
说“疙瘩”     
本文试图追查"疙瘩"一词的最早用例、义项的发展演变以及词形之间的关系。"疙瘩"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写法多样,共有六个义项,其中有三个义项进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义项很丰富。当"地方"讲,只在东北方言中出现。  相似文献   

16.
试析"是……的"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各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7.
"卖"的含义是以东西换钱,与"买"相对.经引申,"卖"又有发卖、卖弄、背叛、欺骗等义项.古代汉语中表示"出售"这一意义的词还有"贾"、 "酤"、"沽"、"市"、 "贩"、 "售"、 "资"、"鬻"、 "粜"等.  相似文献   

18.
"提封"一词,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的<辞源(1-4合订本)>(修订本)第697页列有二个义项: 1.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 <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引李奇:"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险"字的义项,重点阐述了三个问题第一,"险"有"不平"之义,其本义是"地势不平,难走",其近引申义是"泛指一般的不平",这可以从"险"的反义词是"平"和"易"中看得出来.第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第三,用这个词义系统与<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相对照,指出<汉语大字典>的义项(4)"遥远"、义项(8)"疾、迅猛",逸出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之外,引例又是孤证,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