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庄子自由观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庄子立足于现实的种种困境,以实现人生的逍遥游为最高境界。基于这一理想,庄子提出了安命论、齐物论、体道论三种超越人生困境、实现精神自由的途径,从而为后人追求自由指明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庄子美学研究几乎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庄子哲学就其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而言实为审美哲学。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心斋”、“物化”、“游”,已被很多论者作为审美描述的方式加以研究。笔者试从以上诸范畴相互联系的角度作一系统审视,以阐明其内部关系及美学价值。一、“心斋”论“心斋”作为《庄子》内篇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复观先生认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道论,具有一种对传统及世俗的以贵贱有等、上下有别为精神的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予以颠覆和解构的理论因素。从人性的真谛便是自然性出发,庄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及规范都是对人性的桎梏和斫伐,并意识到人人平等不仅是自然所赋,也是人性的本质要求。庄子将自由表述为“逍遥游”,即心灵的无拘无束,自由翱翔。表面看,这仅是精神的自由,但庄子的自然主义与自由哲学一旦与社会政治话语相衔接,必然走向政治自由的诉求。庄子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平等、自由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个人意识觉醒的标志,其所包含的对君主专制政治的批判与声讨精神乃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9,(4):95-100
"从天国到现实"的精神自由观的形成和传统旧哲学的自我意识的片面性证明了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合理性以及客观性。马克思致力于现实生活,超越了德国观念论中自由的"虚化"和"物化",从实践的思维向度对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进行阐释,预设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把自由的观念从天国引向了现实,确立了实践自由观的思维范式,通过对传统旧哲学和德国观念论自由的权衡与糅合,马克思从三重理论向度剖析并批判了精神自由观。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立场的稳定性,为实践自由观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存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生存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存哲学的关照下,庄子特有的科技观反而出现了二律背反的现象。一面高度赞扬技术的精湛,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忧虑。在当今科学大爆炸时代下,这种独特的生存技术观,对研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将道家哲学思想推向另一高峰的集大成者。而“化”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内涵与流变思想。在庄子处,“化”论是其分析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核心脉络,而如何确定人的生命真意,避免失性于“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满,是庄子关注并给予了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庄子“化”论视角对“形与心”进行诠释,探究庄子对人二重之患的把握,会意庄子以“气化、形化、物化”对人本身之在的刻画,进而领悟庄子成就真人的真谛,即化形以丧己、化心以逍遥,并以此厘清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演进,进一步掌握庄子的思想真意。  相似文献   

7.
“从自由视角观照生命本体,追求一种具有个性解放与形而上内在超越意蕴的自由,是贯穿庄子与尼采生命哲学的主线。在通向“逍遥无待”与“酒神狂欢”的自由之境中,庄子强调个体应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祛除一切违背本性的外在束缚,返归与道为一的澄明之境;尼采则强调个体要历经从骆驼、狮子到小孩的三种精神变形,持守生命本真,成为具有强力意志、充满激情与创造活力的强者。两者的自由思想对启示人们关注生命、塑造独立人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真正视身为根的是庄子。庄子之身与物具双重关系,若身能摒除其情又能乘物,则臻于逍遥。身与道通的方式是物化。蕴含三义的物化论使身舍小身而得大身,也使心重回身性。庄子将哲学思维从外拉回到形而中肉身之中。  相似文献   

9.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物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体验方式。“物化”说源于庄子哲学的体道方法论。“物化”使主体超越自我而主客一体不分,主体在物我不分的审美状态中,潜入对象的内部世界,从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透彻把握。主体通过“物化”而彻底把握审美对象,因而,“物化”是作家创作精美作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典本体论是一种把世界严格地格式化为1的理论,是人把自己人性中的受动性一面发挥到了极致的思想认识。因为将生命的意识抽入到"本体",也必然是意识与存在同一论。因为消灭了人之生命的内在独特性,而把人生的绝对价值外化了,从而必然导致外在于生命的绝对价值体系。老子是秩序论者,并不是古典本体论者。老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已经越过了受动性思想占主流的时代,主动性文化的特征已经相当发达,以至于老子要创造一个思想体系来批判和扭转,这正是老子思想在其时的价值和寻找老子思想现代启示的根据。在古典本体论之前存在着多种哲学认识形态,把古典本体论作为哲学的开端是狭隘的。从生命的能力、行为层面来说,人的超越有限指向无限的思维———"玄思",才是"哲"的本义,理解了"什么是哲","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才能破解。人性除了受动性一面,还有主动性一面及自动性一面,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只有讲求人性的三个层面,才能完整地认识人自身,完整地对待人和实现人,学术探索才可能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创造出完整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庄子以一种逍遥自在的超脱心境,在幻想中开辟了绝对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空间,表现了时代的觉醒意识。但庄子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更多的是源于人类抹之不去的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庄子在探讨生命哲理的同时,又以原始的死亡意识渲染着生命的神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指出了"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认为"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中的思维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创新活动包括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两种创新活动的源头都是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又发源于思维自由。在认识论上,自由可以分为“前必然”自由和“后必然”自由。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由,是“后必然”自由,即认识必然性之后的自由。创新中的自由是“前必然”自由,是认识必然性之前的自由,它不是按照必然性来行动,因而不受已被认识了的必然性和经验的制约。实现对必然性和经验的超越,是思想自由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从他的"基础本体论"出发,接触到了"物化"问题.他通过对工具的深入思考,找到了现代技术迷失的根源--笛卡儿的主体哲学.他认为,近代主体哲学采取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是"物化"的根源,现代技术和它的体现物--工具,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对词源学的探究,海德格尔引出了"座架"一词,从而把他的"物化"理论深入到了对现代生活的整体批判上."座架"的思考方式在当今已经统治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诗"与"思"才能摆脱"座架"的辖制.  相似文献   

18.
老庄的生命价值观是以"道"为核心,以自然和自由为鹄,以对自然之体认及与自由的契合为圭臬.在老庄思想中,"自然"不是西方所谓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一形容词,意谓自己而然,此自己而然的持有即是自由的朗现.它们是真善美的圆融统一,由此,老庄建立起一套以"法天贵真"为生命价值原则,"为善无近名"为生命价值方法和"原天地之美"为生命价值理想的自然与自由的生命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奇幻的色彩中,充溢着生命的自由精神。从人格独立、本性保全、天人关系等方面讨论以《逍遥游》为代表的《庄子》散文中审美式的自由精神,进而阐发庄子的情感自由、精神自由和审美自由在现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反思人类精神现象、精神境界的活动 ,是一种超越感性有限而趋向于理性无限的过程 ,也是把作品的艺术情思内化为读者生命的过程 ,具有净化心灵人性、创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给人以自由的愉悦和满足。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也是一种哲学运动的效果史现象。享用哲学的乐趣虽然与选择哲学的自由有关 ,但必须考虑要选择的哲学在当代哲学视域中的位置和在艺术作品解读视域中的位置 ,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解读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