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孔子与希罗多德都是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巨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5年)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收录、整理、编次的“六经”,为后世保存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其中依据鲁史、周史和春秋其它各国史编撰的《春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史书。古代希腊的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是将西方传说的笔录转化为历史学的第一人。他所撰写的《希腊波斯战争史》(即《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叙事体历史著作,故他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孔子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认识不足,以为在中国只有比希罗多德晚两百多年的司马迁才能与希罗多德相媲美,因此,称司马迁为东方的“历史之父”,故就其二者作对比研究的著述较多,而忽视了对孔子与希罗多德史学的对比考  相似文献   

2.
希罗多德广泛搜集史料、不拘一格批判史料,具有求真意识,从而开创了西方史学,他的著作也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体现了巨大的经世作用。《历史》是“求真”与“经世”的统一,希罗多德无愧于“史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5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西方的历史学是和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人类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由于希罗多德对史学的卓越贡献,从古罗马时代开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西塞罗就尊  相似文献   

4.
中西史学,分途发展。中国自春秋以来,以司马迁为旗帜,史学酝酿发展,两千余年,蔚为一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西方世界则以希罗多得为先锋,承继希腊传统,迄至今日,史学绚丽辉煌。司马迁与希罗多德,《史记》与《历史》,看上去,两者风格迥然相异,无可比较,然而他们同属历史学家,一东一西,相互辉映,司马迁的《史记》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由于撰成《历史》,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我们可以说,中西方史籍浩若烟海,其中恐怕就是《史记》和《历史》对于东西方史学乃至整个文化影响最大。将两者互作比较,究其短长,将有益于新史学。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春秋》和希罗多德的《历史》分别是中西方史学的两部伟大的著作。这两部著作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春秋》以"立德"为先,而《历史》以"立功"为先。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因为孔子和希罗多德的个人差异造成的,而是具有深层的历史原因,是深受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4,(6):27-27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前484~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下面是希罗多德2500年前的一段亲身经历。“他们(12位法老——作者注)还想为后世留下一个共同的纪念,因此下令建造了一座迷宫。  相似文献   

7.
希罗多德不仅是西方“历史学之父”,而且也可以说是“民俗学之父”。本文介绍了希罗多德对民俗学的基本认识和论述的方法,特别是他的有关民俗学记载的重大价值,全面论证了他对民俗学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史学的角度看,孔子史学思想的特征表现为:以民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史观,以“《春秋》之义”为形式的史论结合方法,以“训诲史学”为宗旨的史学目的意识。孔子的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历史学科的基本模式,并高出了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甚至在某些方面就是整个古希腊的史学思想也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9.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这部史学巨著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九百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传习之盛,与《史记》、《汉书》相埒”,被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相似文献   

10.
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狭长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神秘而辉煌的尼罗河文明。但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古老的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今天的埃及与古代埃及的风貌已经迥然不同,在《圣经》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则保留了有关埃及的最早一些记录。其中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的第二卷中详细介绍了他到埃及的所见所闻。本文从古代埃及的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希罗多德所述,并参照其他相关著述指出其中部分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1.
远隔千山万水史家所见略同──比较司马迁与希罗多德的生平与史著吴建华(湛江师院历史系524048)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90年)的宏篇巨著《史记》,被誉为我国“史界太祖”。①无独有偶。古希腊最早的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  相似文献   

12.
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者,其《历史》是西方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备的历史作品。在选取和分析史料时,希罗多德坚持"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并清晰地呈现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表现出人本主义立场。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及古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历史》中仍随处可见超自然因素的痕迹。希罗多德承认神的存在,并认为其对人类有影响和支配作用,特别是神对人类命运的既定几乎是不可逆转的。然而,《历史》同样肯定人的价值,希罗多德在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叙述时有意淡化了神的作用,显示出人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分别为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史记》和《历史》对于各自的文化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从史源来看,它们都运用了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并将两种资料相互印证,有机融合。但司马迁运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是皇室藏书、诸侯史记和民间歌谣诗赋;希罗多德运用的则是神喻记录、金石铭文和极少数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文献史料是司马迁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实地调查是文献史料的补充,希罗多德的写作正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术界常称希罗多德为历史学之父和民族学之父,我国学术界也称司马迁为中国历史学之父和中国民族学之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考察,此类称呼未尝不可。有的民族学家还依据民族形式和发展的历史,提出了原始民族学、古代民族学、近代(或现代)民族学和社会主义民族学,或原始社会民族学、奴隶社会民族学、封建社会民族学、资产阶级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本文所谈的“中国民族学”仍按传统的定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民族学、即旧中国的民族学和新中国的民族学两个部分。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限,暂订于一九二六年。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分别为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史记》和《历史》对于各自的文化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从史源来看,它们都运用了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并将两种资料相互印证,有机融合。但司马迁运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是皇室藏书、诸侯史记和民间歌谣诗赋;希罗多德运用的则是神喻记录、金石铭文和极少数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文献史料是司马迁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实地调查是文献史料的补充,希罗多德的写作正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史学的批判思想是古希腊人理性精神的产物,它既深受其早期自然哲学的影响,又与其诗歌以及雄辩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希罗多德写《历史》,于史料的取舍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上都显示出较为自觉的史学批评意识;修昔底德不仅更为自觉地将史学的批判思想融入文献史料的处理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之中,而且他还以人性不变论的历史观为基点记述人事、解释历史,呈现出极具批判性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布罗代尔(FeranandBraudel,1902-1985)是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理论上发展和完善了该学派创始人提出的“全面历史”的范式(para山gm),而且在实践上以两部巨著——《地中海与菲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1]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2]及一系列的论文做出了证明,为“新史学”在西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谓“新史学”,是相对兰克学派及其以前的“旧史学”而言。兰克(LeonoldvonRanke,1795-1886)是19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史学家,其于1824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史学同样源远流长。从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春秋》到《清史稿》,各种体裁的史书为我们留下了四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记载。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这永远值得我们自豪。但是,中国的旧史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早在北宋王安石就曾批评《春秋》不过是一部“断烂朝报”,因为《春秋》中所记的都只是些朝廷上发生的大小事件罢了。王安石的批评是十分深刻的。戊戍变法以后梁启超对旧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  相似文献   

19.
不少谈到民主起源的书籍、文章,说民主一词译自希腊文Syuokpaclá,意即“人民的权力”,古希腊是民主的“发源地”,公元前六世纪前后的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是民主制度的“萌芽”。这种关于民主起源的表述,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其一,民主的词源不等于民主的起源。民主一词的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5年)《历史》一书。该书指出,“民主政治”的特点表现为公民直接参予政权,政事“取决于民众”英、法、俄等语种,“民主”这个词是作为外  相似文献   

20.
被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指责为油腔滑调,把乞丐和奴隶介绍到悲剧中,并描写妇女的不健康的心理和道德行为(“蛙”和“地母节妇女)”的欧里庇得斯在世时,他的悲剧确实不太受欢迎。这位出生于公元前485年冬天的诗人,用其毕生精力创作的九十二部戏剧中仅有六部得了奖,其中有两次还是在他死后,由他儿子或侄儿把的遗著《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和《酒神的伴侣》拿出来上演时才获得的。公元前408年左右,七十多岁的老翁欧里庇得斯由于反对侵略战争,反对雅典对盟邦的暴政,对神表示怀疑,以致不见容于雅典当局而不得不客居马其顿的阿耳刻拉俄斯宫中,并在二年后死于异乡,连他死后的的纪念碑也只好立在雅典郊外。这一事实,证明了在悲剧诗人有很高地位的雅典,欧里庇得斯确实不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