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是树、是草、是诗意.绿,是轻松、是愉快、是情感.在广西,无论是山,是水,甚至一抹绿色,在游客的眼中,处处都是景.且不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单是绿城南宁,城里城外,何处不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文"是一种符号形式,体现了人的符号活动功能,展示了人的创造本性.其涵义极为丰富,是采色交错,是杂多的统一,是纹理、花纹,是文章、文辞、文字、文词、文采,是鼓乐,是表现形式、是法令条文,是社会与自然界的现象,是人文、天文、地文、水文,是美,是善,是文德;同时,"文"不是现成的,是"与天地共生",发生构成于终极的构成境域"道",其自身的缘发构成态表征为"自然".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2,(21):1-1
城市基层的民主和居民自治是紧密相联的,民主是自治的基础,自治是通过民主实现的。城市社区民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四个民主”的执行,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居民自治功能。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区建设活力,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坚持商业原则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商业社会地位的客观需要,也是商业产业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自主,是商业原则最基本的内涵,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是对经营者利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赋予交易双方最平等、最公平的权利;等价,是对交易双方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是市场公平性的具体表现,也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根本保证;合作,是商业的职责,是社会的主流,而商业的基本职能正是通过流通,实现多领域、多方位的合作,为社会发展创造聚合反应;共赢,是合作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利农、惠民、益企、富国,是商业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衡量流通革命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送礼的学问     
李大伟 《社区》2010,(2):62-62
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礼品是商品,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6.
论讲正气     
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讲正气,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经得住新的历史考验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实现伟大历史任务和跨世纪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讲正气,就要做到: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坚持宗旨、为民谋利,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实事求是、做老实人,爱国爱党、服从大局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儒学诸多有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理的主体。是有生命、有智慧、充满能动的有机体。“中”是真理主体的分枝甚至是叶片,是相对具体的概念。“庸”是真理的特性,是继承与发展、共性与个性、坚定与灵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真实与虚假、主动与被动、维新与保守、原则与非原则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人格是个别,个性是一般。个性是一个人的自我,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属性,因而包括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稳定属性;人格则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人格是一般,品德是个别。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品德则是一个人的道德自我,是一个人长期的道德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个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精神”研究四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层次性,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的智慧、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人格的结晶,是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诗词、书品、生活和实践中蕴含的最深层的本质。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的集中体现,是振兴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毛泽东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弘扬,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是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论综合美     
我们对事物美的感知,是对该物整体表征的把握,这个美的整体是由该物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美是一种综合形态,凡美都是综合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都是如此。美的综合方式有烘托、对比、协调、以点带面、多样统一等。美之所以是综合性的,一是由于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法则,二是由于人们希望完满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大学理念是全球背景、人类眼光和民族立场的理念,是历史积淀中的现代理念,是综合理论系统支撑中的实践理念,是以研究院和专家为核心又面向全民的贯通理念,是民主、开放、和谐、科学、实验的开明理念,是与整个社会的改造同步,文理并举、远近利益协调发展的全维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大学理念是全球背景、人类眼光和民族立场的理念,是历史积淀中的现代理念,是综合理论系统支撑中的实践理念,是以研究院和专家为核心又面向全民的贯通理念,是民主、开放、和谐、科学、实验的开明理念,是与整个社会的改造同步,文理并举、远近利益协调发展的全维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其道德价值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基本原则,是善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善。利他主义(其代表主要是儒家、墨家、康德、基督教)否定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合理利己主义(其代表主要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老子、韩非、梁启超)否定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个人主义(其代表主要是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杨朱、庄子)否定无私利他或为己利他,而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所以,利他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不过是分别夸大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三大善原则的片面化真理而已。  相似文献   

14.
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的关于人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对人的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心、关注、关怀和弘扬 ,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 ,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的价值取向。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需要明确人文精神是属于人的精神 ,是人内化于实际行为中的精神 ,是经过教化而养成的精神 ,是目的价值性和工具价值性相统一的精神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成功之道是多方面的。坚持理想、追求真理,是他奋斗终生、无怨无悔的根本动力;柔中有刚讲原则,是他做人处事、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实事求是、主持公道顾大局,是他赢得群众、树立威信的根本原因;敢想敢干重实践,是他千事创业、成就伟大的根本经验;谦虚谨慎、有错就改负责任,是他养成魅力、走向成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庆行  王洪增 《南都学坛》2006,26(1):117-120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构建新型政府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历史性任务。现代新型政府,即现代责任政府是负有时代责任感的政府,是负有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的政府,是具有人民和社会责任感的政府,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现代责任政府具有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等特征,是职权有限而责任无限的政府,是民主、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能力政府,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的法治政府,是服务全民和社会的服务政府,是科学行政、持续创新的政府。构建现代责任政府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政治文明的需要。现代责任政府是中国行政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民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是委内瑞拉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拉丁美洲左派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是基督教社会主义,是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社会主义。它是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民众、特别是贫穷大众的福音,是拉美左派崛起的旗帜,是既高调又不失灵活地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是支持帮助和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军。它在实践中还存在治安恶化、腐败、经济单一化和个人过份集权等问题。总之,这是拉美地区正在探索中的一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革命、改革、发展——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改革、发展(科学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世界观与价值论的统一,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其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主要是扭转占有方式;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其目的是调整交往方式;科学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自觉体现,其目的是理顺分配和消费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革命、改革、科学发展都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助、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创新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不竭动力,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语境     
语境,是语用诸要素,包括交际对方、时空场合、前言后语、时代背景等的总称。是交际场合的天罗地网,它同语用的关系如影随形,是对语用起机制作用和创造作用的要素,是语用的过滤器、度量衡、调色板,是魔方,是语用艺术的大舞台。语用的合情应景、机智巧妙、随机应变、因文制宜等巧用、妙用语言的契机或灵运,都决定于“切境”。论语境的主旨就在于识境、辨境、切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