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仁爱"观与基督教"爱人"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仁爱”观和基督教的“爱人”思想都是作为中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世界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认真对孔子的“仁爱”观与基督教的“爱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各自思想的精华,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东西文化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人进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本质,“仁爱”思想是儒学理论的精髓。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认识“仁学”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对于创造经营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的哲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的哲学基础探讨李学照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在20世纪末的最新发展成果,自80年代中期被介绍到我国后,在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引起了一阵“企业文化热”。这对于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  相似文献   

4.
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新的生态伦理。“仁爱万物”、“天人合一”、“取物不尽物”和“取物以顺时”的儒家生态理念,以及道家主张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价值观、“自然无为”的法则、“无以人灭天”的态度,对于增强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精华性的东西,这些是我们今天从事文化统战工作的宝贵资源。以人为本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以人为本在传统文化中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仁爱、和谐等内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的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视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是我们从事文化统战的关键;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谐理念是我们的文化统战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试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以“仁爱”思想为基础 ,以“爱物”为原则 ,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 ,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原则。发掘和弘扬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 ,对于建构新的生态伦理学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明中的一颗明珠。儒家的“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团队精神、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管理思想基本一致。研究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赢得优势、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学者常创常新的恒久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道德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博爱道德都是关于“人类之爱”的思想,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仁爱道德与博爱道德的相似性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仁爱”与“博爱”都是建立在剥削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的道德学说,它们或者从人的独立人格(如仁爱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儒家传统要想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诸如“平等、自由、博爱”等业已被中国人接受的价值观念作出有力的回应,就必须在现代进行转化,而这个转化过程应该包含解构和重建的双重任务。以践履为特征的儒家传统哲学,在经历了“五四”的重创之后能否重构中国人真正的精神价值追求。儒家“三纲”体制下形成的权威主义心理被中国人全盘否定的同时,也导致了现代中国人权威意识的缺失。抛开“三纲”在历史上曾经的政治控制目的,以“三纳”权威主义和“五伦”仁爱思想之间的互动模式为镜像,可以为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提供一些心理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文化与文学互动关系的认知结构,对现代中国文学多元共生互补并进的演化轨迹进行考察,便会发现“政治文化”、“新潮文化”、“传统文化”、“消费文化”所形成的四大文化思潮,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嬗变过程显示出的三大历史阶段都发挥了不同的“渗染”或“制导”作用,与各种文学形态或系统凝结成复杂而深微的错综关系。只有精细地大胆地洞察与剖析这种关系,才有可能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或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古语云:“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就是能够对一己之身的私利与欲望进行有力和有效的约束。对于有些连续多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代企业,谈“慎独”,谈“道德的血液”,无异于与虎谋皮。基督教说,人人都有原罪,所以必须接受洗礼与救赎。同样,如果一家企业,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坑蒙拐骗,那么,其深重的罪孽只有被强力挞伐方能得以翦除。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传统义利论龚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应该看到,商品经济带给人们的也并不都是积极的东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以“道义”、“性善”、“仁爱”为核心的传统道...  相似文献   

13.
中华和谐文化传统的思想资源对于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意义重大。儒家倡导“仁和”为核心的仁爱和谐观,道家崇尚“人和”为特色的自然和谐观,佛教推崇“心和”为境界的和平和谐观,中华和谐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了积极历史作用。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应当深入发掘和充实和谐文化思想,坚持“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摆正和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竞争机制与社会和谐、少数与多数、道义与功利、道德与法制等诸多关系,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提供战略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形态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主张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这是一种理论突破。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合一”、“天道生生”和“仁爱万物”的思想,“道法自然”和“尊道贵德”的思想,“圣人之虑天下莫贵于生”和“与天地相参”的思想,等等,它们对伦理学的理论突破有重要意义。我们如果发掘出更多这样有价值的思想,那么中国文化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就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隐山哲学社读书会的“读经”实践告诉我们,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以明辨说理的方式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对于“读经”的大学生来说,则应该有长期坚持的毅力,这样才能取得对于传统精神的正确认识。而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恰恰能够促进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从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一、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反思 就总体和本质而言,我国并未出现过什么“企业文化”。虽然我国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史,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其中不乏文化瑰宝,然而由于长期实行非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并非真正的企业,所以企业中只有非企业的组织文化,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 (一)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伦理与宗教、政治、哲学融为一体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仁学则是儒家学说之核心。几千年来,儒家“仁爱”精神成为我们一种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文明进步发生重大作用。笔者认为挖掘并弘扬儒家“仁爱”思想之精华,对加强我们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德育工作,也将大有裨益。一、弘扬儒家“仁爱”精神,爱国爱民,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仁”作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孔子对其有多方面的阐述并赋予丰富的道德内涵。而“仁”的核心是“爱人”,笔者以为,“仁爱”精神贯穿于儒家忠、孝、悌、恕、恭…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价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包含许多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受儒家思想的浸染至深至大,一生追求儒家的“仁爱”与人性的完美;同时,他又非常崇尚老子“复归于婴儿”的单纯简朴,羡慕庄子“邀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潇洒与任性,所以他心灵的深处时时放飞着一份旷达、放任、自由的“士”的情怀。他把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因子注入到儒家思想中,又以现代人的眼光和立场来观照儒家思想,以现代的人道主义和人性化思想补充儒学思想“仁”的内核,从而延伸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性意义。这使他的儒学思想不仅浸染上了浓郁的道家文化基因,而且具有了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