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深刻地揭示了美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已有一些评论.一些人从社会文学批评角度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南方和北方或新旧观念的冲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来探究爱米丽怪异行为的真实原因.这是一个被南方传统观念和父权制度所残害、背叛的一个女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写的是"成功的儿子,失败的父亲".不被父亲认可的波恩是"寻求父亲认可的迷途的儿子",而亨利则是活脱脱的"父亲的代言人,失败的儿子",而南北战争中南方的失败,是上天对人类"种族歧视"的惩罚.福克纳通过家庭层面揭示了社会的堕落和腐朽,从道德层面对种族歧视进行鞭笞,在预示根除种族歧视的艰巨的同时,也在呼唤人类的平等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通过发掘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在题目、情节结构和词语层次上存在的对话性,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爱米丽是福克纳在对待南方传统问题上的两个分裂的自我。福克纳让代言人——叙述者向逝去的南方传统表示教意时,他塑造的爱米丽这个勇敢追求幸福的反传统形象,却暴露了他对南方传统的忿恨。字面上表达的对南方传统的眷恋和语言揭示出的忿恨形成的对话暴露了福克纳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深沉情感和拼命压抑对南方忿恨的冲突内心。  相似文献   

6.
深受基督教影响的福克纳在作品中以基督教教义为出发点,对南方历史和传统进行审视和认识,并为此赎救,重新回到南方传统美德的构建之中,或在传统道德模式之中进行创新,摆脱基督教"罪"与"恶"循环的魔圈,达到和谐而统一的自由境界.正是借助于西方人所熟知的基督教故事和思想,福克纳的作品在致力探索南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在生活和心理感受的过程中,力求帮助南方人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信仰和道德危机中找到精神支柱以及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格里尔逊身在新南方,却心恋旧南方;眷恋往昔,却挑战传统;逃避现实,却追寻独立的矛盾性格,文章揭示艾米莉悲剧命运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刻划了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和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世隔绝、不顾现实变迁而一味坚持自己独有生活方式的人.她倨傲高贵,又充满了对负心爱人的无情报复.结合美国内战之后美国南方重建的历史事实,爱米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是一个已经异化的边缘人形象,而且她还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囚徒.  相似文献   

10.
传统基督教家庭背景给予福克纳以深刻的影响,他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他熟悉的基督教原型,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的内涵.作为福克纳的优秀小说之一,<老人>也使用了基督教原型,但它在基督教原型使用上比其它作品更具系统性,表现出更鲜明的特色.该小说中的洪水原型预示着人类命运中的悲剧性因素,挪亚方舟原型预示着人类凭借自身高贵品质和不朽精神力量可以战胜或超越命运中的磨难,而基督复活原型则预示着人类拥有永恒的希望.它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原型体系,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深受基督教影响的福克纳在作品中以基督教教义为出发点,对南方历史和传统进行审视和认识,并为此赎救,重新回到南方传统美德的构建之中,或在传统道德模式之中进行创新,摆脱基督教“罪”与“恶”循环的魔圈,达到和谐而统一的自由境界。正是借助于西方人所熟知的基督教故事和思想,福克纳的作品在致力探索南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在生活和心理感受的过程中,力求帮助南方人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信仰和道德危机中找到精神支柱以及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立足于美国南方,执着探索人类心灵的内在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一方面,他痛斥南方人性的丧失,批判南方人逃避自我的生存状态,哀痛南方淑女的放纵堕落,同情南方种族主义下身份迷失的混血儿;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复苏人类的种种美德,充分肯定南方人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醉心于南方女性的坚强与博爱,钦佩具有坚定人格的混血儿。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出发,试图管窥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现象,从而剖析福克纳的伦理道德观,进一步揭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伦理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凸显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与超凡卓越的想象力.引入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福克纳投射在爱米丽身上的女性主义诗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战争后,以“南方淑女”形象为典型代表的南方传统的塑型过程以及其捍卫方式,考察爱米丽通过自我建构过程实现对南方传统的颠覆与反拨,解读在南北双方文化的碰撞、杂糅与商讨过程中爱米丽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以此透视福克纳对南北方怀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笔下女性形象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许多批评家基于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对妇女怀有极大的偏见。事实上福克纳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揭露并谴责了南方传统中妇道观对南方妇女人性的压抑与摧残,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分析了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的矛盾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相似文献   

17.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她的极端的宗教观使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典型的南方乡土特色.其作品所宣扬的荒诞和异化的主题意义以及暴力和神灵顿悟的宗教思想在其短篇杰作<好人难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爱米莉这一南方淑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悲剧命运,再现了作者福克纳对南方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将更大的关注投向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精神状态,进而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冲突,为福克纳心爱的南方唱了一曲动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作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的烙印。为了能准确描写及传达出美国南方的没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 ,福克纳以看似混乱矛盾的“多角度”叙事手法 ,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之口 ,叙述了南方一个世家的没落。并在叙事之中 ,创新运用了“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叙述者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 ,以及叙述者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激烈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