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革”十年,茅盾在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的情况下创作了二十余首旧体诗词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原生态”的写作对于作家本人及文学史研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潜在写作”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旧体诗词复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的现代价值和命运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依据当代诗词创作的实际成果及正在发展的态势,标举“旧体诗词复兴”之说,并讨论了其意义、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当代诗词的复兴接续了几乎中断的中华诗词史,打破了诗坛长期存在的新旧二体截然对立的态势,为我国诗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意义重大。文章还对学术界冷落当代诗词研究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略谈旧体诗词的生命力孙绩元1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文化,在“砸烂孔家店”的呼声中,旧体诗词儿无藏身之地。叶圣陶(斯提)曾把写旧体诗词说成是对“骸骨的迷迹”(见《骸骨的迷迹》,载1921年10月2日上海《时事旬报·文学旬刊》第19号)。闻一多曾...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不少新文学作家纷纷“勒马回缰作旧诗”,旧体诗词再次勃兴并掀起创作高峰。战时语境下,诗人们用“旧形式”弘扬抗战精神和抒发爱国情怀,将抒情形象的塑造作为旧诗词创作的美学目标,表露出鲜明的时代印痕和主流意识形态。但遗憾的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抗战旧体诗词研究与创作形成巨大反差,其价值意义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毫无疑问,战时语境下的旧体诗词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不应该被排斥于抗战文学之外,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丰子恺的旧体诗词创作进行了总体上的梳理,总结了丰氏作品于不同时期体现的不同思想特色,进而归纳出丰氏创作的两大特色;只写旧体诗词而不写新诗,写作时间的两次相对集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丰子恺诗词创作的选择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的时代背景也不时左右着丰氏的写作取向.  相似文献   

8.
伍锡学一辈子耕作不辍——将农耕与笔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人。其诗词创作,以真实的笔墨描写日长耕作的农村生活、故园风光的别样景色、我行我素的独特情致。大量隐括词的创作体现出他在旧体诗词创作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吹响文学革命的号角以来,我国旧体诗词的创作虽屡遭严峻考验,却始终未能消亡与沉寂,简直成为了文坛的"不倒翁".这一现象的出现,自是与旧体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表达功能、巨大的艺术诱惑力与可操作性等优点以及外部的有利坏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尽管如此,若指望现代旧体诗词能拯救日益衰败的中国诗坛而获得复兴,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因为仅就它自身而言即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现代旧体诗词的命运该如何续写也就成了一个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的旧体诗词展示了他丰富、细腻、敏感而独特的内心世界。不同时期的创作表明了他在参与公众事业与退守私人空间的天平间的不同倾向。他的旧体诗词不但是特定政治历史语境中对艺术本体的回归,同时也是寄寓在精准的艺术表达中的对生命本体的回归,不但是个体生命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对生命的沉思和诗意表达,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现代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