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三十年代,有人曾断言:“我相信,在所有当代作家中,老舍最懂小说,也最懂怎样写小说。”①平心而论,此话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并非无稽之谈。在小说创作上,老舍高标异帜,独步文坛,蜚声国内而名震海外,确不失为现代作家中的一个佼佼者。概括地说,温婉沉郁,踏实隽永,是老舍小说的鲜明风格。一作为老舍小说风格突出体现的,首先是幽默的讽刺情调。  相似文献   

2.
略论老舍作品的民族文化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杰出的民族作家老舍 ,这是新时期老舍研究给老舍做出的一个准确定义。老舍的作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自己的民族出身和自己的文化归属 ,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所有问题的思索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找寻。特定的写作背景决定了老舍作品除了主题上和时代合拍以外 ,更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文化 满族文化 (旗人文化 )”的“京味儿”文学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3.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灵的救赎:老舍宗教观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老舍是与宗教结缘的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以社会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坚,兼容佛家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与救世精神,关注国民灵魂的拯救是老舍宗教情怀的鲜明特色,这些情怀逐渐融合生成老舍独有的颇具宗教色彩的文化启蒙姿态:灵的救赎。这种文化姿态的选择与操作是老舍一生未曾放的文学思想的实践,也是老舍之所以为“这一个”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5.
老舍小说与北平人生活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小说与北平人生活的艺术张鸿声一旗人文化与北平的享乐底色不管我们以什么视角、何种理论去阐释老舍小说,都无法回避一个基本事实,即老舍小说根本上就是一部北平市民日常的市井生活图画。任何宏观概括和微观剖析都无法脱离这种“日常”两字。其实,市井日常生活,只...  相似文献   

6.
老舍作品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深远.本文梳理了老舍小说英译作的种类、特点及与译者的关系;指出目前老舍译作研究的不足;提出可行的研究视角,旨在为深入研究老舍作品英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老舍:笑与泪     
本文认为 ,素以幽默风格闻名的老舍小说 ,自始至终都是笑与泪的结晶。老舍的小说笑中含泪 ,有开怀大笑笑出的泪 ,也有笑到深处有所悟得的泪 ,还有悲怆激忿的泪。笑与泪的交融 ,构成了老舍小说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长篇小说大师之一。在英国讲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小说,深受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将狄更斯的风格进行变异,融汇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形成别具特色的幽默风格,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京味儿”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题材的选择深受英国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影响。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把创作定格在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伦敦和北京,并把下层市民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反映现实黑暗,揭露社会问题,并加以批判、抨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1979年,二十所院校编印),其中在老舍小传中记:老舍于“一九四○年,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战将士”。最近,又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  相似文献   

11.
小说叙述者在创作作品时,已经给作品规定了隐含读者。老舍小说的隐含读者就是城市普通居民。老舍清楚城市普通居民最关心哪些故事,所以他的小说中多叙述传奇、侠、恋爱等题材。老舍也知道城市普通居民的欣赏习惯,所以他的小说故事大都有头有尾,人物结局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确定,叙述时序比较单一。老舍更明白城市普通居民心理对于善恶各有报应的要求,所以他的小说也很注重关于善人恶人不同结局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买卖家儿”“照顾主儿”“童叟无欺”……这些独具京味儿的词汇对于很多人并不陌生,而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买卖人的精明以及贯穿始终的德行。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了老舍先生笔下茶馆掌柜的王利发,天下第一楼中坚持信誉的经营作风,以及《玉碎》里的大仁大义,还有话剧《王府井》中,无数北京买卖人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艳艳 《东方论坛》2008,(3):F0003-F0003
在那么多的老舍研究著述中,孙洁的《世纪彷徨:老舍论》显得有些特别,它以“老舍思想发展脉络演变”为主线,将老舍置于20世纪现代文学史的大背景中,“从关系中看老舍”,显示出一位女性学者的细微与精致。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民间社会的代言人,这样一种叙述身份确立了老舍的写作立场和写作姿态,因之而产生的贯穿于老舍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那种贫民视点使得他的小说不仅仅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平民精神",而且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其与"底层"人民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相融一致的"平等感"。也正是由于这种贫民视点,使得老舍能从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热潮中脱颖而出,造就了老舍小说独树一帜的文化批判性。  相似文献   

15.
关注下层女性的命运,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我试图对这些女性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一个不幸的女性群体出现在脑海里,她们是《月牙儿》中的“我”、《微神》中的“她”、《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老张的哲学》中的谭玉娥,《新时代的旧悲剧》中的小凤……。这些具有独特艺术光彩和多重色调的艺术形象,在老舍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在中国文学史的同类形象中引人瞩目。我在这里试图对这些妓女形象进行梳理,以把握其特有的认识价值和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之所以风格鲜明,魅力独特,是因为它是作家在一整套文学语言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实践的结果。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形成了三大独特的系统:字、词、句、段、篇、章的表达系统,辩证统一的审美系统,以“心”立“言”、以“言”造“境”的语境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日本成立了拥有120多名会员的“老舍研究会”,还率先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欧美等国也纷纷翻译老舍的作品;前苏联的一位教授说:“在苏联没有‘老舍热’,因为根本没有凉过。”老舍的作品在那里行销数百万册。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后,老舍同志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创作活动的特点,概括说来是:“勤”、“多”、“好”。“勤”,老舍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象他自己说的:“我终年是在拼命的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多”,从1949年底,他由美国返回祖国,到1966年惨遭林彪,“四人帮”一伙疯狂迫害,不幸去世,短短十几年里,共创作剧本二十三部,其中多幕剧就有十五部之多。“好”,他的许多剧作,如《龙须沟》、《女店员》等,堪称是饱含激情的新时代的颂歌,色彩绚丽的新生活的画卷,而作品中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又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老舍同志不愧是爱憎鲜明、独具一格的人民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老舍说:“我自己是寒苦出身,所以对苦心有很深的同情”(《老舍选集·自序》)。又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怎样学习语言》)。大杂院是北京的贫民窟,寒苦出身的老舍常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大杂院的描写,来反映“苦人”——城市下层劳动者的命运。抒发自己对社会的观感。《柳家大院》便是典型的篇什。熟悉生活并不意味着认识了生活,老舍认为一个作家“最要紧的”。是要“在平凡的事情中看出意义”(《事实的运用》)。《柳家大院》写的是王家小媳妇的惨死,但作品的深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大家,老舍小说有着鲜明的创新精神。其创新品格,对我们当代文学的建设,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显示着诸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