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隐含读者,其提出者伊瑟尔认为:“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隐含读者就是“作者在作品的本文中所设计的读者的作用。”把文学视为主体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创作是作者和读者两种不同视界的交融,隐含读者其实就是包含在作品本体中的读者视界的人格化。隐含读者是从现实读者转化来的。但隐含读者又不同于现实读者。这不仅表现为隐含读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构造了一系列第一人称叙述人形象.按其主体特征,老舍的此类小说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采用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叙述人只是单纯的旁观者,性格简单明晰;后期叙述人表露出强烈的主体意识,身兼故事的讲述者与参与者,具有复态情感.老舍借鉴了英伦作家如康拉德、狄更斯等人的叙述技巧,但同时又坚持了民族的文学传统, 并以现实主义立场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4.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我”,在作品中担当了两种角色,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我”进入作品形象体系,主要作用是便于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扩大作品的容量。叙述者“我”,具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叙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接受,并直接向读者呼话。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小说画面的清晰度又使读者与作品的情景拉开一定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5.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6.
老舍和赵树理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欢,与其对“戏剧性”元素的创造性借用大有关系.他们在小说情节经营上的戏剧性追求,一方面表现为适时设置假定性情境,激化新的矛盾冲突,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多变;同时又注重渲染故事的传奇性,通过设计奇巧的情节或安插突转,以增强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感官冲击.在叙述话语上企慕“出口就响”的口语化、动作性,造就了其小说作品浅近通俗又生动活泼的戏剧性特点.老舍和赵树理还借鉴了传统戏曲的人物“亮相”元素,在主要人物出场时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形象“拼贴”,成为其作品人物形象和性格达成生动鲜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分为故事中的"我"、讲故事的"我"以及隐含作者的"我"这三种情况。它们往往是交织作用在文本中,以限制视角观照自我或他者的故事。当叙述人的叙述和作者在价值、思想观念方面发生冲突或分歧时,文本中就存在隐含的作者。鲁迅小说中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称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其背后所浸透的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的忧国忧民的爱与痛。  相似文献   

8.
作为叙述体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多次变换他的叙述视点,交替使用几种时态,加之多福灵活的笔法,深沉抑郁的基调,悲怆凄冷的审美体验,使这篇小说对叙述的运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借助叙述,作者也实现了寓热于冷的自我宣泄的目的。交替的时态。一般叙述体小说都交替使用几种时态,一些事情发生在过去,而另一些事情又牵扯到现在,这样,故事中各事情之间的变换关系就把读者吸引住了,使他们时而卷入,时而分离。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宜用什么时态,应根据他所涉及的事情和创作意图而定。也就是说作者想使他的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接近到何种程度,当然这又关系到谁讲述这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9.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老舍小说侠义情结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侠文化是下层人民的文化,老舍从小就受到了侠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历久弥新的.侠义情结使老舍的小说呈现出一种侠义大观现象,许多人物的行为逻辑只有站在侠义者的角度才说得通,在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刚强勇武的豪侠之气.老舍与革命大潮是疏离的,他对于革命运动和革命者了解不多,但他又很想写一写扭转乾坤的革命者,所以就依照他对革命者和革命工作的想像来刻画他们,而结果是这些革命者更像侠客而不太像革命者.  相似文献   

12.
格拉斯在小说创作中以象征性的矛盾多维的典型人物诊断民族的弊病。批判了德国市民的劣根性,真诚忏悔纳粹史,为重建社会道德服务。他在小说中努力追求的是“用文学形式来描述整个时期的事实,描述小市民阶级狭隘中矛盾和荒谬以及发生在这段时期的巨大的罪恶”。其“但泽三部曲”中象征性人物个性矛盾多维,又寓意丰富。其创作“但泽三部曲”意在借助象征性的矛盾多维的人物来揭示20世纪30、50年代德国的市民特性。以此阻止人们对国家社会主义妖魔化。  相似文献   

13.
格拉斯在小说创作中以象征性的矛盾多维的典型人物诊断民族的弊病,批判了德国市民的劣根性,真诚忏悔纳粹史,为重建社会道德服务.他在小说中努力追求的是"用文学形式来描述整个时期的事实,描述小市民阶级狭隘中矛盾和荒谬以及发生在这段时期的巨大的罪恶".其"但泽三部曲"中象征性人物个性矛盾多维,又寓意丰富.其创作"但泽三部曲"意在借助象征性的矛盾多维的人物来揭示20世纪30、50年代德国的市民特性,以此阻止人们对国家社会主义妖魔化.  相似文献   

14.
凡是真正用思想写作的作家都会穿越现实关怀的层次追问隐蔽在现实背后的人的存在的本体性意义。鲁迅及其作品有这种飞升的品质,当代作家北村也承续并衍发了这一品质。该文旨在从存在观的视角对鲁迅和北村两位作家的同名小说《伤逝》进行解读,认为虚无绝望是两个作品立意的根基,也是作者言说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情故事是言说虚无存在所假借的一个命题。不同的是,二者在探察最终的精神企盼时有不同的指向。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中的情爱抒写大都借用中国古典小说及传统武侠小说常用的"一男数女,众星拱月"模式,主人公三妻四妾,拥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结局是此类小说的通例,从形式上看,金庸没有超越这种模式,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强烈的现代心理意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翻新既赋予了旧形式新的意义,更重要的,这种写情也使他笔下的情爱故事更能契合现代人的心理,而且,金庸的爱情故事绝大多数以悲剧收场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武侠类小说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作品既有象《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拧发条鸟编年史》、《1Q84》这样的长篇巨制,也有10余册短篇小说集,他还翻译了很多美国当代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作品一样以其内容复杂、风格奇诡为特点。在村上研究中,对于这些短篇还未给予足够重视。村上的短篇既是他长篇小说探索的前奏,又是他一些重要思考的试验田。将村上的长短篇结合互见,会让我们加深对村上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是当代世界最具鲜明特色的作家之一。在其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虽因长篇小说的成就而蜚声世界,但他却是从短篇小说创作起步的。他的艺术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表现得更鲜明、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张璇 《南都学坛》2010,30(4):57-60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文言小说中有关动物的描写,在题材、主题、创作模式方面都为蒲松龄塑造动物形象提供了有益借鉴。蒲松龄因感慨世情之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对动物主题进行了拓展、深入,塑造了一批重报恩、重然诺、重情义的动物形象,赋予了他笔下的许多动物以美好的人性,并借此表达"异类有情,尚堪晤对"的主题思想,以此来宣泄孤愤、痛斥邪恶、儆世劝善、寄托理想,讽刺现实社会中的那些"人面兽心"者,对人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以悲剧为题材,展示了20世纪初叶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揭示了人的本质、美国人在社会变革中的位置及其变更,记录了上层社会的荒淫无耻和下层社会平民的痛苦呻吟,以其独特的悲剧氛围,体现出作家的悲剧审美价值观.泛性论是其小说悲剧氛围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种可怕的悲剧氛围中,读者从张力和"距离"的接受心理出发,感受到痛苦中的快感,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场悲剧产生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人本质中阴暗的一面,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爱情和婚姻是哈代小说最喜欢叙述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等的细致描绘,哈代着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压力,以及人性本身的善良与软弱。在短篇小说中,这一主题依然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这些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小人物和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很难走向完满的结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完美,她们的命运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就哈代代表性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爱情故事给予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