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立场继续打内战,还是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这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所聚焦的尖锐矛盾。兵谏实属无奈,但要老蒋顺天应时何其难也!对此,美国友人威廉·端纳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滦州兵谏的性质问题,是研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滦州兵谏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士官三杰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清王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发动滦州兵谏,绝非偶然,是他们在兵谏前革命活动的继续和必然结果.张绍曾发动兵谏是革命策略.认为滦州兵谏是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及其指导下进行的",目的在"瓦解革命"、"拥护清室"的观点是有背客观史实的.  相似文献   

3.
1911年10月,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同时,北方滦州以第二十镇新军为主体发动了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彻底改革实行英国式君主立宪,实施不流血的革命.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发动了武装起义,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力支援了南方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昌起义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兵谏以响应,并联合吴禄贞、蓝天蔚等准备发动武装革命,攻占北京,推翻清王朝,本文对兵谏的发动过程、性质及其纲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借用秋操机会发动武装革命,一举消灭清禁卫军,攻占北京。可是在秋操的前一天夜里,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惶失措停止了秋操。派荫昌率参加秋操的部分军队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张绍曾拥军抗命,拒绝南下镇压起义,发动以逼迫清王朝实行立宪为旗号的兵谏,此次兵谏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革命行动,在兵谏期间与京津地区的立宪派有联系,本文对兵谏过程及其与立宪派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北方的两件大事。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反映了对待满清王朝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主张在大清皇帝万世一系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立宪派,结果丧失了革命时机,贻误了大局,主张用武装起义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派,发动“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此作必要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于吴禄贞和张绍曾的情况,对与本文有关的问题也作了一些介绍,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赵润生、马亮宽两位教授撰写的《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笔者有幸先睹此著作,颇有感慨,累述如下。一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是武昌起义后以新军第二十镇等革命官兵为主体在近畿滦州(今河北省滦县)发动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事件。它们沉重打击了正在土崩互解的清王朝,有力地支持了湖北和其他各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清王朝的灭亡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较为广泛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应该…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3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3次都反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根据蒋介石的日记解读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陆史学界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蒋介石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扼要介绍了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的学术观点。本文认为,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蒋介石的认识和评价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和客观。但本文也认为,大陆迄今为止对蒋介石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推动蒋介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1927年2月份以来,蒋介石面临着国民党内空前的反蒋浪潮,而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扣留军费,不发往时在南昌的总司令部,使蒋介石倍感军费吃紧。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蒋介石祭出奇招,邀请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和姐姐宋霭龄来九江庐山游玩。宋霭龄与蒋介石在九江秘密商谈,达成了蒋宋合作的初步意见。“九江密谈”成功地使蒋介石收到了宋子文...  相似文献   

11.
江湖义气观念浓厚是蒋介石区别于同代其他政治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反映出蒋介石封建主义的传统价值观 ,又体现了蒋介石作为现代政治家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一切完全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它无论对蒋介石个人还是对国民党及其政府 ,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蒋介石与幕僚的关系及蒋介石的用人之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蒋介石的成败与他在选拔、任用幕僚上的得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诚日记》是新发现的研究民国史与当代台湾史的重要史料。通过《陈诚日记》中对蒋介石的评论,可以考察台湾时期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在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初期与1958—1961年间两个时间段,陈诚对蒋介石有过明显的不满,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合,甚至有过正面的冲突,这些史实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台湾时期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总强调蒋陈之间的“合作无间”,蒋介石扶植陈诚,陈诚服从蒋介石。而新的史料展示了历史复杂的一面:蒋介石与陈诚之间其实也曾经有过较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在执政之前即担心苏联觊觎新疆,执政之后便努力争取新疆归顺中央。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希望趁机加强对新疆的控制,没能如愿。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际,蒋介石计划通过签订盟约的方式来解决新疆问题,无果而终。不久,蒋介石利用苏联局势及其与新疆关系的变化来争取新疆归顺中央,终获成功。为了巩固新疆归顺中央的成果,蒋介石不仅在新疆迅速增强了中央势力,削弱了苏联势力,而且引入了美国势力,增强了英国势力。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的态度 ,经历了几次微妙的变化。在事变之初 ,蒋介石的态度很强硬 ,明确表示“我绝对不会改变我的观点”。在 12月 14日端纳飞抵西安 ,向蒋转交宋美龄的亲笔信后 ,蒋介石的态度有所缓和 ,并表示“允许西安方面和他商谈抗日问题”。然而 ,当蒋介石被释放离开西安后 ,先是在洛阳发表了歪曲事实真相的《对张、杨的训词》 ,后又在南京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等。蒋介石这些背信弃义的言行 ,说明他在西安事变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本性没有丝毫的改变 ,正是蒋介石这一反动本性葬送了国民党反动政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蒋介石1952年在台北阳明山庄的讲话——《土地国有的要义》,对他的土地思想进行一次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蒋介石的《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阐述了蒋介石的土地思想;第二部分分析比较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土地国有思想;第三部分就蒋介石在《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土改思想的评价作出分析,指出其评价中国共产党土改的不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演变柳敏和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变化是蒋走向反动的重要表现之一。研究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变化,有助于加深对蒋介石其人、苏联顾问的认识。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如下考察。蒋介石访俄及其观感研究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党理论与实践谢增寿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重新确立了国民党的理论纲领,对国民党作了一些改造,到抗日战争时期,其政党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备。本文试就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政党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论述。(一)、蒋介石认为,唯有中...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在日军侵略面前,蒋介石先是采取“不抵抗、不交涉”的政策,而后又过渡到“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最后倒向全面与日妥协,与日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及热河的占领。蒋介石对日政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这一时期蒋介石对国联的态度,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蒋介石依赖国联解决九·一八事变主张的提出 目前笔者所见到的蒋介石主张公理解决东北问题最早的资料是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秉承蒋介石旨意转给东北政务委员会的电  相似文献   

20.
贾熟村 《南都学坛》2012,32(5):26-29
冯玉祥崇拜孙中山,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称赞宋庆龄是女中尧舜,称赞孙科访问苏联。蒋介石经常反对三大政策,冯玉祥曾劝蒋介石学习列宁、斯大林,将抗日战争坚持到底。但是,在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又故态复萌,挑起内战,不接受冯玉祥的忠告,冯玉祥于是又和蒋介石决裂,蒋介石也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