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现实起点,内蕴着对人、对人的“自由个性“解放与实现所应有的宽容精神.这种宽容精神在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呈现和彰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建构,适应了社会主义基本精神和价值在中国整体展开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深厚的价值依托和根本的合理性确证.由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建构必须以中国现实生活境遇为前提,梳理社会主义宽容精神的具体呈现范式,并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向度作整体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宽容和妥协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指出世界的本质的丰富的“差异性”和人的理性的相对有限性,是人们在和谐社会中必须树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主密不可分,在和谐社会中必须树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政治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和谐社会中必须确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现实政治基础。认为宽容与妥协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既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人为本”作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失落这一现象的有力回应,使作为“类”的人的价值、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和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得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建构的一种价值目标,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整体理念,它不仅涉及政治制度的建构或经济发展的规划,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提升,是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感性对象性关系的哲学思考。建构和谐社会是人类直面全球化过程中的现实的生存问题。“生态文明”、“制度文明”已成为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普遍性的理性选择,历史性的普遍化的和谐意识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必要性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本的历史作用的经济哲学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6.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博大精深,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引。本刊特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究,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重要地位、文化哲学意义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方世南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者王海稳和徐福祥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纾解全球文化冲突与矛盾的有效良方,也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指引,还是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建构哲学命题的集中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哲学意义。学者曹峰旗则从宽容维度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宽容理念和鲜明的宽容精神,了解其中蕴含的宽容精神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和世界意义。学者王志刚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所蕴含的文化安全的价值旨趣,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祛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宽容的抽象化超历史性,有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伦理旨趣和建构人民民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和基本的特征。它是依据民主精神建立起来的政治规则体系,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就是对主人翁精神、自治精神、宽容精神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进而,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论宪政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种需要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生活样态。多元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是宽容,完政的文化底蕴恰恰在于宽容与妥协,由此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达致了内在的契合。利益衡量的宪政机制为社会的实质性和谐提供着可靠的制度保障,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宪政层面上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的建立及其功效的真正发挥。和谐社会与宪政秩序的建构都必须以成熟的完政文化和社会精神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宗教改革及其所带来的信仰多元化,是宽容达成的关键.宗教改革从三个层面引起英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信仰回归个人;社会回归世俗;思想回归自由.从而使宽容成为英国传统中最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宽容释义     
流行的"宽容"概念,总体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宽容,既广泛又模糊,需要进一步精确化。自由主义宽容是有边界的宽容,如果模糊了这种边界,就成为"过度宽容",会造成对社会的危害。道德宽容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尤其维护异己者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它具有普世价值,是一切领域宽容的道德基础。宽容包括全域宽容和局域宽容,全域宽容是没有边界的宽容,局域宽容是存在边界的宽容。具体领域的宽容是全域宽容和局域宽容的统一,是宽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宽容的内在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容的历史,伴随着不宽容的历史一路走来。原始社会的人类求存欲望使专制成为了某种必要,宽容不为人所知。城邦时代,宽容开始慢慢渗透进人们的政治生活,多神崇拜,使宽容具有了原始“自由”的意义。虽然在中世纪,宗教裁判所令人闻之色变,报刊审查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宽容的价值仍未被抹杀,宽容的种子在悄悄积蓄力量。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宽容”,确切地说,应该来源于16世纪~17世纪的宗教宽容,它为宽容形塑了基本的原则和标准。而如今,宽容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转向,一个是私人领域,另一个是国际关系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它的运作原则对于培育公民社会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运作原则主要包括平等、自主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和互利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是公民社会组织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还是社会和谐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探讨公民社会组织的运作原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虚假违法的商业"小广告"作为"广告主"传播信息的载体,也乘势充斥着市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虽然有关部门多次整治,这种日趋泛滥的现象却"依然如故"。消费者的宽容,法律的缺失,"广告主"的惟利是图,监管部门的执法不力是这种现象泛滥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有效的规范这种现象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从农村向城市转换其实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换的过程,也是从农业文明经过工业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转换的过程。始终要考虑人和自然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共生,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台湾的建构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肯定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青少年次文化既属于文化的一环,则理应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其实,青少年次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开展非常重要。透过在次文化团体中的归属感,青少年获得其自我认同的重要能量,并形成个人的人格。台湾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应把尊重火星文为代表的次文化作为落实多元文化的起始点,台湾对火星文次文化要坚持中立性原则和宽容原则,以引导的方式去面对火星文这个青少年次文化,真正尊重和宽容青少年的次文化,才能落实多元文化社会的宽容诫命,以实现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上见危不救、漠视生命的现象,有人提出我国刑法应增设见危不救罪。但当前我国刑法并不适合设立见危不救罪,因为若设立这个罪,不仅和刑法中不作为犯罪的理论相抵触,而且违背刑法谦抑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