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锋 《兰州学刊》2004,25(1):60-63
本文着重分析了波普科学哲学思想的内核即证伪主义,波普以证伪主义为批判的武器,即批判了实证主义,又批判了源自柏拉图以来的历史主义,把证伪主义扩展到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构建了完整的批判理性.波普的批判理性具有合理性,问题在于他把对历史主义的批判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显然是在误解基础上的误用.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近代主体主义理性实践观的过程中,哈贝马斯以"社会交往"、"对话"等概念为核心,建构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学说,在理性走向衰落的时代重铸了理性的权威。然而,这样一种理论却因为"纯粹理性"的理想,再次重蹈西方传统物性逻辑的覆辙,沦落为形而上学理性说教。  相似文献   

3.
王昭旻 《天府新论》2014,(6):134-137
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则政治波普艺术,其共性都在于消费历史,最终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玩世现实主义虽主张远离历史,拒绝对历史的介入,但其艺术主张的背景正在于对宏大叙事的恐惧,对理想信念的放弃;而政治波普艺术行走在历史与政治之间,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借重构历史之名,颠覆历史和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来临,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亦或是政治波普主义,一旦其所要批判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其艺术张力也就失去了弹性,其艺术批判之箭也就缺乏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田辰山 《文史哲》2006,4(4):141-149
韦伯“一般过渡理论”和“三个理想权威模型”的概念范畴,不具备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权威作合理解释的效力。其“理性”是狭义的,其“法制统治理想类型”的模式化缺乏严格定义。中国政治不是西方那个攫取权力的角逐概念,是料理社会、人世事物。一个治理者的政治,取决于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和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中国的法,多是处理政事的具体办法或指导性规则的概念。实在经验中不存在这样的“理想类型”能表述的事情;关键不是理性不理性,也不是“魅力”还是“理性法制”,问题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人,把攫取利润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这个目的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政治价值的中立原则是否恰当是政治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社群主义从"目的"出发,对政治自由主义展开批判,认为中立原则的结果是政治价值把道德价值括置在外;政治自由主义从"手段"出发对自身理论进行辩护,认为中立原则只是理性对话的中介——谈话过滤器而已。其结果表明,罗尔斯政治价值的论证逻辑虽然通过精心"剪裁",但由于缺乏现实社会的"奠基"和现实批判的维度,其理论的理想性和现实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公维友  刘云 《东岳论丛》2014,(3):132-136
在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中,"民主行政"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发展范式。受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传统公共行政"工具———技术"理性和"管理主义"思维的影响,民主与行政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随着人们对政治———行政二分法认识的不断深化,民主与行政的关系有了融通的桥梁,主张公共行政在治理过程中承担民主价值的呼声逐渐成为趋势。民主行政在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批判以及与管理主义的对话中逐步深化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理论谱系,也经历了一个从理性探讨到社会建构、从单一权威中心治理到多中心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认为启蒙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权威主义道德,并造成了一种权威人格.他们由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过程、启蒙哲学的内在缺失、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三个方面揭示了权威主义道德形成的根源及其危害,指出应当通过发挥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和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破除权威主义道德和人格,形成人的自由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罗蒂,试图清除西方启蒙理性形而上学的地基,在当代为西方启蒙政治理想替换更加实用的新地基,以阻止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启蒙政治理想根基及整体的动摇,尤其是要重点阻止“马克思的幽灵”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强力批判,进而实现其希望的自由主义乌托邦,并因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政治批判发生理论碰撞.罗蒂对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也有所认同,其有限肯定主要是体现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中.但其有限肯定是为了根本否定.从根本上说,罗蒂后现代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现代社会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也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群主义的洞见与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群主义从普世正义、个体主义和权利政治三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使它在各种批判者中脱颖而出,与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上两相对峙.社群主义的兴起的确借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光环,但它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洞见才是其兴起的真正原因.然而,社群主义本质上是要缓解各种新型的社会矛盾,找到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跳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怪圈而对其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常新 《人文杂志》2023,(4):99-109
启蒙是在人类发展史诸多领域中展开的心智开启活动,在宗教领域反对教权主义和正统,争取宽容与理性;在政治领域,反对特权和专制,争取思想自由和权利的平等;在自然科学领域,反对神学非理性和权威主义,主张科学的理性和经验主义。启蒙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思想界和学术界所承认,但同时也受到质疑和诘难。面对现代性问题和政治领域“自由”所呈现出的种种镜像,有必要对启蒙本身进行反思,让启蒙保持自身的超越意识和批判向度,对“祛魅”的世界进行再启蒙。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将其建立在证伪为主义基础上的知识论拓展到"开放社会",以之解释开放社会中的道德、批判开放社会中的"伪科学"、主张证伪主义的民主观、构建"可塑性控制"系统来解释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波普尔的知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颇具争议性,但他的知识论在"开放社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江平 《北方论丛》2011,(2):140-143
波普认为,开放社会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有批判能力的社会,人类社会正处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过渡中,由于开放社会的抽象性质,遭遇到来自部落思想的反叛,社会主义乌托邦正是部落思想一种形式。波普把反社会主义当成了开放社会理论的全部,这是其思想的偏狭之处。  相似文献   

13.
西方农民学研究中形成了实质主义“道义小农”理论、形式主义“理性小农”理论的争论及“综合小农”的理论综合,对中国小农经济研究影响深远.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小农经济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处在从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变过程中,其经济理性行为能力逐渐增强.这些变化对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卡尔·雷曼德·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1902— ),不仅以其科学哲学风靡西方哲学界,而且以“反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哲学和一整套政治伦理学说而闻名。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两本书从相当广阔的角度,集中批判了所谓的“历史决定论”。《贫困》一书的献辞赫然是:献给那些在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铁蹄下牺牲的人们。波普批评历史规律,是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的,对此,不应也不容轻视,本文试予辨析一二。  相似文献   

15.
权威政治又称权威主义或威权政治,是由英语“authoritarianism”一词翻译而来。权威主义的原义是指统治者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而并不顾及后者的意愿。其内涵颇接近于家长制主义(Paternalism)。正因为如此,在现代民主的  相似文献   

16.
关锋  龙柏林 《江汉论坛》2007,1(8):14-17
反向思维是波普科学知识论最大的特色,其否证主义、知识的不确定性、向真理逼近等思想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波普在政治学上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反向思维特色的观点,比如政治是科学,政治的使命是减少苦难而不是去实现遥远的理想和抽象的善,民主关心的是"统治者如何被统治"等等.波普科学知识论和政治学的关系可称为"反向思维中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7.
吴玉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03-109,158
在现代社会,随着事实和价值、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的分离,人们对善的理解和把握成为了私人之事,外在的力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价值个体主义使价值怀疑论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外在的一切权威都需要经过个体理性法庭的批判才能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圣人”、“经典”、“宏大叙事”竞相成为被解构的对象,告别权威和崇高成为价值领域中的响亮口号.如何在个体理性反思能力和外在权威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是当代价值共识问题面临的突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一、权威政治的理论内涵权威政治又称权威主义或威权政治,是由英语“authoritarianism”一词翻译而来。权威主义的原义是指统治者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而并不顾及后者的意愿。其内涵颇接近于家长制主义(Pa-ternalism)①。正因为如此,在现代民主的价值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权  相似文献   

19.
卡尔·波普(Karl·Popper,1902~1994)是以科学哲学著称于世的学者,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历史哲学家。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中,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主张通过渐进的改良实现“较合理的社会”即“开放社会”,并系统地阐述了改良主义历史观。他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并声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改良主义历史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渐进改良”的历史观在波普看来,“开放社会”比之“封闭社会”是…  相似文献   

20.
何李 《天府新论》2016,(3):10-14
在我国的政治发展中,“权威实现秩序”的逻辑有嬗变为“权威主义实现稳定”的危险。梳理这一嬗变过程,通过界定“权威实现秩序”的内涵,能够廓清“权威实现秩序”在空间、时间、类型三个方面的支持场域:一在不同层面的适用度各异;二在不同社会状态的表现不同;三在不同类型权威中的效果不同。解开我国改革困局的关键在于从权威主义发展到新的权威形式——转型期权威,这一权威具有有限性、专业性、混合性和渐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