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说不评的说课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课。因为这样的说课所呈现的思想始终维系着原有的思想,唯有对说课给予评说,才能呈现评课者的思想,从而拥有两种思想。说课就应该是说出你的思想,提出我的思想,寻求更好的思想。说到底,说课就是交换思想。交换思想是为了丰富思想、提炼思想和创新思想,那么,教师就应该树立起说课就是交换思想的理念,需要明白说课的灵魂在于交换思想,从而通过说评双方互动而切切实实地交换思想。交换思想,就是交换教学思想,凝聚教学智慧;交换科研思想,提升科研能力;交换理论思想,提高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是指毛泽东思想所凸显的以人民为本、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民本阶级属性。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属性,贯穿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之中,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经络。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渊源,分别是《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世界国、社会民主制度、所有制、分配、经济调节、家庭与婚姻及男女平等等方面。与洪秀全和孙中山不同,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足以名列世界伟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之列,其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某些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主张也同历史演化大趋向相吻合,但是他寄希望于开明皇帝和资产阶级来逐步实行其改革近期和终极目标,显然是空想的。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科学思想在自然科学编辑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由自然科学编辑的学术使命和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并初步探索了自然科学编辑应具备的方法论思想、数学思想和科学审美思想,主要研究了这些科学思想的特征和其在编辑工作中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权的尊崇与宣教、各种学派或教派的阐释与宣扬、政治思潮的激荡与播散、人际之间的互动与传承是民本思想广泛传播的主要动因.在帝制由确立走向鼎盛的演化阶段,民本思想的基本思路逐步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这种历史现象表明:许多著名学者做出的"君主专制兴,而民本思想衰"的判断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惠能在禅宗前辈广泛兼容与吸纳中印文化的基础上,率先完成了把印度佛教全面彻底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回顾,论证了惠能创新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介绍了惠能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认为惠能创立了平民化的佛教,使社会平等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惠能创立“和光接物”的理念,为宋明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惠能把印度佛教“出世间道”的思想与中国儒家的入世观念融合起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与美学领域构筑起独特的精神家园。本文还进一步把惠能对佛教文化的创新放到世界范围加以考察,认为惠能在世界宗教史上,首创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为宗教服务社会开辟了新天地;惠能在世界哲学史上,是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最早的奠基人;惠能在世界文化史上,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把外来的异质文化完全彻底本土化,创造出比外来文化原产地更先进的文化,实现文化可持续进步的光辉道路。  相似文献   

8.
德治和法治作为两种治国方式,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如何把握和利用这两种方式治理国家方面,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有其独到的智慧闪光之处。孔子德治思想的智慧是什么?孔子法制思想的智慧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其思想构建适应现代国情的德法思想?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早年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具体且重要的范式转变 ,从 1 91 2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 ( 1 8岁 )到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3岁 ) ,毛泽东在这期间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上所经历的变化 ,要比此后 5 0年的思想变化要深远的多。详细解读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结构 ,有助于追寻其后来思想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苏轼生活在北宋朝后期,他走的道路和当时的官场争斗,促使其思想体系在发展变化中变得复杂而丰富。其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又含佛老思想。文章从他生活、交往、诗文作品及名人评论等多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苏轼的思想方面、政治方面和为官时的言行方面作了细致分析,让人看到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为官清正、身体力行、勤政爱民的官员.  相似文献   

13.
"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是邓小平新时期新闻思想的核心观点,其他观点都是围绕着这个观点展开的。新时期邓小平宣传思想的要义,在于改革不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环境的宣传思路和方法。拿事实来说话,反对形式主义,贯穿其论述的全过程。邓小平是中国老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少有的论述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重要性的人。他的新闻和宣传思想的理论魅力,在于务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明晰当今中国历史方位、把握当下党的使命担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义重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其中,治国方略思想是核心、党的建设思想是关键、大国外交思想是保障,三者内在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三维向度。  相似文献   

15.
陈相灵 《南都学坛》2008,28(1):41-44
海防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古近代中西方对海洋的认识,反差较大。中国传统海防思想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海上征服与威慑思想,海禁思想,海岸歼敌的思想,筹建近代海军、师敌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界定事关学科的地位、作用乃至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学科建设的发展,该学科的科学属性日臻凸显就学科研究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就学科理论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介于多门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就学科实践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邓小平坚持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则,抓住时代这一主题,不断探讨发展的理论,形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本文从分析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形成入手,探讨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2年吴德铎发表《我国研究、评介徐光启概述》一文后,国内农业、军事、天文历法、数学、宗教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对徐光启思想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徐光启农业思想、军事思想、天文历法思想、数学思想、宗教思想的内容、成效、途径、方法及其它问题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动态,同时也有助于发现问题,推进对徐光启思想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一些高等数学的思想积分思想、微分思想、无穷思想、概率思想等等,它不是从抽象的、思辨的、广泛的数学模型出发,而是在学生具有清晰的物理概念、图象、模型的基础上,在确立了合适的研究对象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巧妙特别、思想活跃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历史作用。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概述了民本思想的形成、转化和超越,并对民本、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略加分别和定位,以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民主制度的进程中,吸取历史的精华,借鉴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