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解决匈奴人的族属问题,对于弄清蒙古人的民族起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学者或者认为匈奴人是蒙古人,或者认为匈奴人是突厥人。由于他们以个别事实为基础,未能对全部已知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因此结论也就值得怀疑。在某种意义上讲,匈奴人与蒙古人在地域上确实存在着共同点;当年匈奴人居住过的主要区域,后来多数为蒙古人所占据。  相似文献   

2.
蒙古马源流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是古代蒙古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过重要作用。蒙古人不仅狩猎、游牧、农耕离不开马,尤其迁徙、护疆、征战更离不开马,男女童臾都能乘骑,所以才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下面就蒙古马的祖先及现代蒙古乌的各支系状况作一探讨。1蒙古马的祖先,是蒙古野马。蒙古野马驯养成为家畜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蒙古地区,早在青铜时代就有养马的文化遗迹,古墓中出土的大量的马骨、马具则证明了这一点。几十个世纪过去了,那么蒙古乌的祖先究竟是谁?在哪儿?现在还有没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调查及各种历史…  相似文献   

3.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分布于我国北方辽阔富铙的草原上,过着随畜而徙的游牧生活。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长达10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匈奴族之间有过频繁的接触,密切的交往。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矛盾,有时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怎样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匈奴的游牧地域住哪里?汉匈矛盾的起因是什么?西汉各时期对匈政策及其得失如何?等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对于"匈奴"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影视剧中也总会留下这一民族的痕迹.对于匈奴,人们大多停留在对其表面的认识,对其起源与发展的变迁知之甚少.但"匈奴"具体指哪一群体,他们生活的区域指哪里,都需要我们透过残存的历史记载与有关考古发现来探寻答案."匈奴"人留给我们骁勇善战的印象,在英文中"匈奴"名为hun,意为破坏者和野蛮人.透过这一称谓,我们也足以看出匈奴给欧洲人留下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西迁后的匈奴,曾鼎盛一时,深入欧洲腹地,引发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欧洲的历史,本文深入探究了北匈奴西迁的原因及过程,更加深刻地剖析北匈奴西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于"匈奴"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影视剧中也总会留下这一民族的痕迹。对于匈奴,人们大多停留在对其表面的认识,对其起源与发展的变迁知之甚少。但"匈奴"具体指哪一群体,他们生活的区域指哪里,都需要我们透过残存的历史记载与有关考古发现来探寻答案。"匈奴"人留给我们骁勇善战的印象,在英文中"匈奴"名为hun,意为破坏者和野蛮人。透过这一称谓,我们也足以看出匈奴给欧洲人留下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西迁后的匈奴,曾鼎盛一时,深入欧洲腹地,引发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欧洲的历史,本文深入探究了北匈奴西迁的原因及过程,更加深刻地剖析北匈奴西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匈奴早期的活动地域,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阴山)一带是匈奴人的发祥地,或者主张汉代“河南地”,即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是匈奴族诞生的摇篮。如果我们对古代文献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文献中也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为了把这一问题论述清楚,我们首先应对“匈奴”这个民族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时间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民族生物学(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驯化按照奥德里古尔(Andre-Georges Haudricourt)在1956年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事实上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民族生物学”:一种是“静态的和描述性的”,主要是分析特定的人类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民族志学家所从事的实践和研究;另一种是“动态的和历史的”,着重研究动、植物驯化的起源。后者代表着驯化研究方面的一些新动向和新成果,因为通过对一些采集一狩猎群体和当代农业社群进行的观察与思考,可以使我们对动、植物由野生状态到驯化状  相似文献   

8.
鸡是人类饲养和驯化较早的禽类,起源很早,早在《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上就有鸡的记载,那时鸡字属独体像形字。 本文试通过诸多的民俗事项,看其古老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9.
猪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不少民族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养猪业的起源问题,国内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农业产生后,当农业生产出现了剩余之时,才具备了发展养猪业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养猪业的起源晚于农业的一元化理论。对此笔者持有异议,我认为养猪业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可以在农业产生之前,也可以在农业产生之后,这要根据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在此笔者试就满族先民的养猪业起源问题,谈一下对养猪业的起源与农业起源的先后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原人口大量进入了匈奴地区,包括汉军士卒战败投降或开小差留居当地者、随军出塞转输辎重者、汉使及其随从,还有士卒妻妇等,李广利率七万、赵破奴率二万中原士卒先后全部降入匈奴,中原贫民亡入匈奴者更多,而其目的都是为了谋求生存。中原人在匈奴地区被任用为高级将领、统军征战,或被用来治楼藏谷,一些人还传播了风俗文化生产技术,很多人皆娶匈奴妻世代居住。匈奴方面并没有虐待中原人,更没有杀戮中原人口以为殉葬牺牲。匈汉双方的人民都没有把对方视为敌人。  相似文献   

11.
格斯尔是藏族和蒙古族史诗<格(萨)斯尔>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随着<格斯尔>在蒙古族地区的广泛流传,格斯尔形象在蒙古人心中也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他们崇拜的人物.蒙古人对格斯尔英雄的信仰崇拜,集中体现在风物传说、寺庙、敖包、祭祀、那达慕、家教等诸方面.这些崇拜既熔铸了蒙古人的审美情趣,又蕴藏着蒙古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喀尔喀左右翼在顺治八年(1651年)第一次遣台吉到北京进贡白驼一匹、白马八匹,确立了九白年贡关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部归顺清朝。清廷允许政教大首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车臣汗每年冬季遣使进京年贡九白,以尽臣子职责,并未编入蒙古王公年班或喇嘛年班,既尊重他们在喀尔喀部的传统地位,又有强化管理之意。清廷在贡道、贡品、筵宴、朝礼、赏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滑雪板既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的主要雪上交通工具,也是狩猎工具之一,在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滑雪板狩猎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狩猎手段,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自古以来,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滑雪狩猎文化和一条滑雪狩猎文化带。这条滑雪狩猎文化带从东北的长白山(白云峰以北)开始一直向北,包括大小兴安岭,最后沿着蒙古高原的北部延伸到阿尔泰山脉。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书面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在现代蒙古语口语中有弱化以至脱落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蒙古语的重音位置有关,蒙古语词重音在词首音节,所以词首音节短元音发音清晰响亮,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就弱化以至脱落。现代蒙古语口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弱化以至脱落,主要与它们辨义功能的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群体遗传的DNA线索看东乡族族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NA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进行民族识别和分析民族起源、迁徙、流动、融合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应用D13S317基因座第 11号等位基因频率指标 ,计算了东乡族群体遗传动态数据。结果发现 ,东乡族和回族遗传距离很近 ,且东乡族中具有白种人血缘混杂。结合其他有关资料 ,我们认为东乡族的起源与元代蒙古军带来的中亚工匠、签军有关 ,亦与当地蒙古族、回族、藏族人群的融合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民族研究提供群体遗传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 ,由于他们人口少 ,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 ,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 ,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 ,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 ,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及历史来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认识还不尽统一。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同时吸收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库伦”(圆形 )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本文从语言入手 ,结合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逻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 ,阐述了业已形成的具有蒙古族特点的库伦文化。文章指出 ,蒙古族库伦文化从平面的圆形开始逐渐发展到立体的圆体及球体 ,这是与蒙古族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 ,从而促进了蒙古族对圆形的合理利用及形态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所有制是理解蒙古族封建社会的钥匙,学术界有私有制论和公有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用西方法学概念去解释蒙古族的传统法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从蒙古族社会游牧经济的特点出发,才可以对蒙古族的土地所有制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