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生活价值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的统一,是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使人的社会生活得以进行、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关系。价值在结构上是实价关系与评价关系的统一,作为人的行为则有一个从本能驱动到需要导向,再到价值导向的发生过程。价值导向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取向的行为,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尺度。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作为一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它是描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念。公共空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空间,它具有全民性、自由、平等及交流与对话的特征。从公共空间性来看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一个是基本的社会价值,其内容就是为全民服务;一个是本体性的社会价值,其内容是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4.
民法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直接与个人和集体相联系;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确立的价值与原则,无不涉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就是个人与集体或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民法首先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一结构决定了民法及其私有的价值;民法又是一种离不开集体主义判断的社会结构,个人主义及个人利益的实现无不在集体的关系之中;民法是集体社会中的个人主义选择。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交流关系,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交流关系.当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大趋势,就是怎样来合理解决"产品-人-环境-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整体的产品概念的理解制定一个分析产品的差异空间、制定系统的差异设计方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人的社会价值也离不开自我价值,人的价值的评价不是以金钱、名誉和权力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进行评价的。  相似文献   

7.
和谐就是人们对因人之所为的客观关系的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和谐社会就是指它的有机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给予社会主体——人的一种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矛盾统一体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冲突被限制在自然、社会、人的主观世界的承载限度内的社会;是和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公平”界定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平概念作出界定与表达一种公平观,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鉴于愈来愈多的定义使得公平概念愈来愈含混模糊,搞清楚这一问题就显得尤其必要。 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承认“公平”属于规范范畴,是关于社会现象(关系、状况)的评价性概念,而不是描述性概念。也就是说,公平概念反映的不是客体(当然只是社会客体)本身的某种属性——这是描述性概念的功用,而是主体(人)对于客体属性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价)。那么,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就是人们对因人之所为的客观关系的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和谐社会就是指它的有机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给予社会主体--人的一种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矛盾统一体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冲突被限制在自然、社会、人的主观世界的承载限度内的社会;是和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个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创造”,这是近几年在我国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会出现,我们认为除了一些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社会价值对个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反映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的范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是既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的社会和个人,由于各自都具有满足对方某种需要的属性,因而也各有其价值。所谓社会价值,就是社会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属性。一般说来,它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是人们把原本只适用于人类社会或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推而广之,研究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时,创建出的伦理学分支学科。然而,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学,所考察的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人与作为自身“无机身体”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由于把自然界视为人或人的“无机身体”毕竟只是一个比喻或拟人化,因此,整个生态伦理学的致思模式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拟人化思维。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秉持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理想,深刻洞悉历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价值旨归、目标导向上内在统一于“价值性”,在外化对象上同一于“主体性”。与此同时还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互为相互评价与衡量的互促关系,以及相互评价与衡量标准的互证关系等,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伦理向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 ,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以绝对化为特征 ,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忽视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这一基本事实 ,从而割裂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 ,人的价值终究应在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客体相对于主体并满足主体需要和目的的关系范畴。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存在和需要与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发生联系时,才形成价值关系和价值。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客体形成价值属性并进而转变成相对于人的价值。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本质上是反人类的,因为它在根本上确认和坚持的是一种物种主义的或动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与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是相矛盾的.人类在地球上是作为一个文化的物种进而作为一个道德的物种存在和发展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正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在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之后所给出的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同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也是人类的道德进化的一个内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与自然的札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探讨了人与自然、人类生存与自然界生存、人类对策与自然对策、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等关系的理论问题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7.
自然审美论     
天人之际是自然审美的文化背景,人类自然审美正沿自然与文化两端展开。天然(非人工性)是自然美对象的独特价值,生命则是自然审美的普遍性价值。自然美包括声色与意趣两个层次、对象与环境两大类型,对自然运行之道形而上的智慧领悟和对天地自然家园式的情感依恋是人类自然审美极境。自然审美是美学理论和美学史的历史与基础逻辑,重申自然审美价值,对当代社会重建天人精神性联系,维持新型天人和谐关系,具有广泛、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代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借鉴吸收各种环境伦理价值的科学合理成分,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伦理价值观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超越了康德从人的动物性与道德性的区分中论证人是目的的抽象思路,着重从人与劳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标。人的最高幸福,也不是超越感性欲望而趋向宗教境界(至善),而是享受生命自由表现的审美意蕴。鉴于幸福的全面性,我国社会应努力建构和营造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生活方式的美学。  相似文献   

20.
生态道德是一种新型的德育范畴,它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生态德育是伴随着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并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德育的价值意蕴:第一,生态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资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生态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从整体主义原则出发来维护生态平衡,从和谐发展理念的角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道主义的原则来审视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