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前有关哲学的“价值”(即“普遍价值”)的论文、专著甚至教科书一般都把“价值”界定为“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一切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东西”、“表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等等。这些流行的观点,是以错误地引证马克思的论述为理论根据,实践上是有害的。笔者认为,普遍价值是指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贡献,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质是反映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本质特性是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人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是什么?哲学界主要存在着“属性说”和“关系说”之争。我认为,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既不是客体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主体的一种认识,即主体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或称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的认识,这应是哲学价值范畴最一般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将矛盾百出,不能说明哲学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第406页)这就是说“外界物”——客体——只有与主体确立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客体的诸多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时,这种与主体联系在一起的客体才具有价值。在这里,有几点必须加以深入的说明,才有助于我们明了价值的起源以及价值的基本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主体是人 ,价值存在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属人性和客观性两重属性。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客体的价值说到底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实现 ,是主体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教学价值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价值概念是价值概念的外延。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为指导来理解的教学价值 ,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剥削阶级社会 ,教学价值主体是统治阶级 ;在社会主义社会 ,教学价值主体是人民大众。不同社会的教学价值客体都是学生 ,但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方面。在现实中 ,人们经常将教学价值与教学过程价值混同 ,甚至将教学作用或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定义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所谓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是指排除任何特定范畴的、抽象的哲学上所概括的价值。有人认为: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即人的重要性和意义;有的人则指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功能和作用;还有的人把价值看成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满足的客体客观属性。但不论是重要性、作用还是需要的满足,实质上都是指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首先取  相似文献   

7.
论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所谓价值思维,是指价值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一系列价值认识活动。而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则是学报编辑(价值主体)为满足社会需要,根据其办刊宗旨,对作者、选题、文稿(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所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价值”时,我们常常从理论上把它的基本特征表征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把价值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价值的效用性、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这样来回答价值是什么,似乎是不可缺少的。所谓价值的效用性,是说价值对人和社会来说,亦即对于价值主体来说必须具有某种用处。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价值的社会性,指的是价值表现的社会属性,即价值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社会性质;价值的历史性,是说价值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性、相对性和变动性,或者说离开具体性、相对性和变动性的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为价值是客体的特定功能和主体的特定需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司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价值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不同于价值实现,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从价值可以必然地推出价值的实现,但从价值的实现不能必然地推出价值,价值的实现是对过去价值的最终确证。人们活动的最终归宿不在于价值而在于价值的实现,人们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认识价值,也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实现价值或享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可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哲学价值论是八十年代我国哲学论坛上的新兴课题,价值的实现和创造是它的逻辑归宿,笔者认为非常重要,是以撰文探讨.一、实现和创造价值是实践的根本宗旨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固然是价值之源,但客体本身还不是价值.价值不是既成的,需要人们去实现和创造.为了理解这一点,有必要引入可能价值与现实价值的概念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是客体根据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主体一定是人;客体是被人所认识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人自身。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客体相对于主体并满足主体需要和目的的关系范畴。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存在和需要与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发生联系时,才形成价值关系和价值。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客体形成价值属性并进而转变成相对于人的价值。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道德作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具有自身特点,作为客体它又能满足个人、群体组织、社会的需要。价值作为另一种范畴,它体现了主客体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依据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价值的属性,二者又能结合起来。职业道德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群体组织和从业者个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需要·价值·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价值与利益三个范畴,是人类生活中三种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个基础性范畴。需要、价值与利益都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需要侧重的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着某种要求的矛盾关系,价值侧重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存在的客观上的一致关系,利益侧重的是客体属性对整个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现时代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自身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其他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作为现时代的主导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法律价值是在主体人与客体法的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每一个部门法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 ,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认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安全、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9.
析西方心理咨询中对价值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角度看,价值不是某种独立存在的实体.价值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对主体(即人)的需要来说,客体的因为能(或不能)满足主体需要而对主体的意义。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具有积极的价值,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具有否定性的价值。心理咨询的基本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处理适应和发展中的困难,使之过上健全、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咨询心理学与价值有关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来访者来说,什么是健全、富有意义的生活?咨询中涉及的第二个价值]和题是如何在来访者的价值选择与社会价值规范之间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20.
价值有三个本质特征,即:主体性、主体的设定性、量度的比较性。所谓主体性.即价值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没有主体与之相对应则无所谓价值,价值的特点同价值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主体的设定性是说,价值主体是被实践认识主体设定的,而不是自我的,量度的比较性则是说,价值不仅是单个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问题,而是围绕同一个价值主体的不同价值客体相互比较的问题。 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人的价值是指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作为其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于否而具有的“价值”,而不是指“人”自身的存在和尺度,不是指人的本性、特质、特性和潜能。人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离开社会关系,把人从现实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人必须以客体的身份在价值舞台上出场,人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如果不能成为他人需要和依赖的对象,则是一个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人。 价值主体的设定性,决定人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多元性。因为同一个人相对于不同的人的需要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