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试论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对中国农民问题在理论上有重要建树:较早论证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将农民要求解放土地的呼声与国民革命的成败联系在一起,而给予充分肯定;热情赞扬农民推翻乡封建政权、建立自己革命武装的行动;认为对农民运动的态度,是真革命、假革命。不革命、反革命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引发的近代中国最大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乡土社会动员,给民粹主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场;盲目崇拜农民,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财产私有制,运动贫苦农民对乡土社会进行激进改革,是湖南农民运动民粹主义思想潜流的重要表征;涌动于乡土社会动员中的民粹主义是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自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尝试,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党日后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以及革命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廖仲恺的政治思想作一浅论,从而探讨廖仲恺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廖仲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一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和发挥,是廖仲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广东》基于国民党左派背景,通过收集鲁迅初到广州的时评及其本人的演讲作文,建构出了一个"国民革命鲁迅"形象,它将鲁迅从一个"文学家"升格为代表国民革命的"时代的战士",反映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策略和"有限革命"性质带来的张力空间。最终因为清党的原因,鲁迅否定了这一形象,并建构出了新的"同路人形象"和"同路人革命传统"。而鲁迅与国民革命离合的背后,实际是"大革命"观和"有限革命"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是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在这场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主编,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武器,秉笔直书,对于国共合作、国民党的“再革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向导》周报成为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的强大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彭湃、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农民运动。而且深入农村,调查农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经济生活和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了解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开始形成我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 一、调查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的情况 1926年,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调查了全国土地占有状况(见下表):①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并从青年时代起受到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成为民主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在中国农民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主张。第一,邓演达指出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战场,共同构成全民族抗战的完整图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三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相联系、互相融通的关系。三个战场各有其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特征,国共双方在三个战场上又团结又斗争、又联合又斗智,在共同抗日这个民族大义和民族担当的大问题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胆识和作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成长是个曲折、艰难、复杂的过程。把大后方视为一个特殊形式的战场,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是,这是当时全民抗战,保卫每一寸国土,寸寸山河寸寸金,每寸山河都是神圣领土不容侵犯的“全民大战场意识”的反映。本文提出“三个战场”的理论,并通过对三个战场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历史的、辨证的分析,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引领的全民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革命的主要形式,它的基础是国共合作,它从民族最终命运的价值观上,体现了国共两党同是一个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起着引领作用的主体力量。抗日战争三个战场的胜利,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和全民族的空前觉醒的胜利,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出了特殊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客观审视和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表现了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国共党派之争以及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力求还原生活形态的本来面目。突破了以往历史生活表现的狭隘和局限,向广度和深度上开掘,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问题的能否解决事关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使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瞿秋白提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党指挥枪、进行土地革命;必须建立"农民政权"--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萌芽.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是开拓性的贡献.瞿秋白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为建立、巩固和捍卫统一战线 ,尤其是正确处理农民问题 ,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7.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国民革命的公式"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领导权的历史考察,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充分的政治领导权和在陕甘宁边区的全面领导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政治领导权意义随着抗战的深入而逐渐凸显,促使整个抗战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20.
过去学术界很少把民族资产阶级与党的理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原因就在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而不是教育的对象.但是作者认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国情,民族资产阶级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仍包括在党的理想教育的范畴内;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理想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