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小说叙述模式与读者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锋小说是一个专注于叙事实验的小说流派 ,其在 80年代后期风行一时 ,90年代中期逐渐消声匿迹。本文认为先锋小说衰落主要是其叙述模式扰乱了中国小说的既定秩序 ,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所致 ,并由此提出了文学语言的革新不能离开现实、不宜照搬西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董旭 《天府新论》2021,(3):132-13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小说的辉煌在于对叙事成规的反叛,其沉寂也在于对叙事成规的背离。对于先锋文学的理解,多数批评者和作者都将语言的创新和陌生化作为其旗帜和标杆,忽略了先锋文学的外部指涉而沦落为文字的狂欢。20世纪先锋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断裂:启蒙的极具终极关怀的现实主义与唯美的自律的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新世纪先锋小说的出现正是对20世纪先锋小说的拨乱反正,是将先锋形式寓于故事内容整体后的统一,是先锋与叙事传统融会贯通后的“叙述平静”,是先锋意蕴的成熟。继续把握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平衡,是新世纪中国文学继往开来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先锋小说:人性描写的虚拟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先锋小说在人性描写上具有明显的虚拟化倾向 :无论是对性爱欲望的表现 ,还是对人性恶的摹写 ,均与传统小说借助情节和人物展示相对完整的人性不同 ,而是将人性构成中的某些方面抽离出来进行审视和表现。这种表现 ,已不再是对现实人性的模写 ,而是观念领域的产物 ,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色彩。这一倾向的形成 ,既与先锋作家的人生经历、个性气质相关联 ,又与他们所处时代和文化环境的移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包括1980年代朦胧诗潮和先锋小说在内的文学实验,以语言革命和形式实验为其先锋质素,开启了与20世纪以来现代文学传统不同的文学空间,推动了语言、形式、审美维度的回归.这种背叛与对抗的文学实验对读者的既有审美惯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了读者的缺席.这使文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诸多传统命题再次提上了讨论的范畴.接受美学理论的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文本意义构成的学理分析,而是同时提示了如下问题:将文学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实践显然是乌托邦化的,重要的不是撇清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而是关注并考察文学之于现实与社会具有哪些可能性:文学应该为何以及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5.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以先锋小说中的词语超常搭配现象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先锋小说中的词语超常搭配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这四种句法结构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先锋小说语言实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金鑫 《理论界》2005,(5):196-19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先锋文学因其注重“形式”的探索并强调小说是“叙事的艺术”而成为传统艺术的有力挑战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先锋文学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刻意追求使其丧失了文化圈以外大众的广泛认知与接受。曾有评论家认为,由于影视的介入,先锋文学在被通俗化转译的过程中,“先锋作家对待故事的处理方式也就离开了原来的立场。‘先锋小说’,在90年代的变化,改变了‘先锋’的性质。这是‘先锋文学’终结的内在原因。”〔1〕先锋文学是否终结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我们在此要探究的是电影工作者在“转译”先锋小…  相似文献   

7.
先锋小说自从 80年代后期出现在文坛上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学者们将先锋小说的创作与80年代中国的文化状况联系起来 ,对先锋小说作出了多方面的深刻评价。阅读先锋小说 ,我们会强烈地感到其形式的地位。在传统小说中 ,形式仅只作为内容的表达方式而存在 ,占主导地位的是写什么 ,而不是怎么写。而在先锋小说中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内容作为完成了的形式而退居次要地位 ,先锋小说家更关心怎么写的问题 ,因此叙事策略作为重要的因素被极大地凸现出来 ,从而将读者的兴趣引向了对叙事技巧及其意义的关注。一、叙事时间的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法国新小说派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和小说元素的再现三个方面。对中国小说不断融进世界文学的有机成分,形成自己的新的艺术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的可能性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传统,标志着一个阶段文学样式的丰富性及其可能达到的高度;先锋小说家对现实缺少整体的把握和反映;在小说技巧上模仿有余,创新不足并忽视了读者的重要作用而导致受众缺乏.其积累的小说技巧成为当代写作的宝贵的资源而承传下来.艺术先锋的探索精神仍旧需要提倡.  相似文献   

10.
先锋文学是泛指一种处于流动状态的居于时代前沿的探索性、实验性的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具有某种先锋品格,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先锋,其内质却是精神虚弱的媚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的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学术研究》2003,(10):135-138
20世纪末期是中国先锋艺术兴起的特殊时代 :80年代是先锋诗流行的年代 ,由于 90年代国人更关心物质而非精神 ,更重视经济而不是艺术 ,因此 90年代先锋诗的生存境遇特殊而恶劣 ,先锋诗远没有 80年代繁荣 ,全国性的先锋诗运动变成了区域性的先锋写作。和 80年代诗人一样 ,90年代很多先锋诗人放弃了先锋诗应该有的诗艺的先锋品性 ,他们更关心写什么而非怎么写 ,尽管他们想在诗歌写作中追求睿智与幽默 ,但是他们不像 80年代先锋诗人那样过多地关心诗的观念和思想 ,而是重视普通人的感受及情感 ,因此 ,尽管世俗诗歌和个人化写作流行 ,却没有受到正统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先锋小说创作中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转型密切相联,并形成自身特色.新生代(即后先锋)小说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小说和前先锋小说兼收并蓄的结果,而且深受9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这种影响及后先锋的突围努力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 ,西方现代哲学开始了由认识论向语言论的转向。背靠这种世界性的哲学背景及其相应的文学转型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出现了以形式实验为特征的先锋小说。先锋小说的形式实验一方面表现为叙事策略的变革 ,一方面表现为语言秩序的改造。由此进行的文化拯救使先锋小说的语言革命获得了“警世”性的叙事品格  相似文献   

15.
丁润生 《江汉论坛》2006,(9):115-120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先锋小说本质是追求文学自主性。把握先锋小说本质,必须考虑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容”、“意义”的解构与颠覆,乃是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形式走向的独立与自律。同时也必须考虑它所进行的形式实验与艺术探索,改变了人们对小说文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文学绝不是对客观现实某种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自我呈现与超越的个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6.
聂姗 《南方论刊》2008,(6):87-88
先锋小说自1980年代在中国文坛流行以来,学界研究者众多,但是不少研究者把眼光集中在了讨论先锋小说的形式上,针对其内容入手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事实上,我们不能忽视先锋小说内容中蕴涵的两个关键词——存在主义和神秘主义,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小说家和作品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形式和语言在"先锋小说"中具有先在的重要性,但二者又都被放置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突出其"现实"内涵和指涉功能。因此,"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感觉化、直觉化和不确定性特征,既反驳了此前小说对本质论叙事的注重,又通过对整体性现实、理性主体、总体性意义和形而上中心的颠覆与解构,而最终完成了对"新时期"人的主体性话语的内在消解。亦即,从语言的意识形态角度看,它既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后续推进,是"人的主体性"倡导的组成部分,又是对"新启蒙"和"人的主体性"的瓦解。在"先锋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渺小及其存在的非正当性,"自我"也就在符号能指链的滑动中无限延宕,并随着意义的弥散而成为一个不断分离、裂变的角色,我们无法从"先锋小说"中看到文学的精神力量和作家的人文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18.
赵书影 《南方论刊》2008,(3):96-97,95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由先锋写作向现实写作的转型。这一转型在整个先锋文学寻求转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余华转型的现状描述,对余华如何转型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余华的转型并非意味着其先锋性的消解,其转型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标志着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走出西方的影响,在先锋文学本土化的探索之路上的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9.
张治国 《江汉论坛》2005,(9):129-13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马原、苏童、余华等青年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显示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先锋(又称"后新潮")小说.他们醉心于文本技术操作实验,用形式构成论置换内容本体论,从而颠覆了传统小说规范,并以此表明其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其形式革命对以后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从文体学的角度 ,对先锋小说进行历史性的考察 ,指明先锋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的变革与创新使中国当代小说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先锋小说的文体实验是基于先锋小说家们强烈的文体自觉意识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