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指出语言的联想意义反映了特定语言使用者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 ,显示了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语言与文化的相关性的角度出发 ,介绍了语言的非理性意义对语言团体文化观念的反映 ,说明了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的理性意义 ,更需要掌握语言的联想意义。指出在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的现在 ,拥有社会文化能力对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即交际。文化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语言、文化、词汇及其互动关系。文化词汇 ,是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和翻译词汇重在考察其文化意义即语用联想意义以及感情色彩 (可接受性 )。跨文化交际就是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 ,其核心是价值观。本文就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 ,把文化词汇翻译纳入跨文化交际活动范围 ,尝试探索出一些方法 ,既能使译文能更好的为译语读者接受 ,又能为译入语增添新的活力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联想意义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英汉词语联想意义的主要因素,指出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相似文献   

4.
词汇的文化联想义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不同语言词汇由于承栽的文化信息不同会产生一些差异,表现为:对等关系、平行关系、全空缺关系、半空缺关系和冲突关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色词的字面意义和伴随意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语言团体的文化观念,产生交际价值并给词汇附加特定的情感色彩.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这些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存在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色彩词的联想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并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理性意义相对应的两种语言的词汇因文化的不同而附载不同的文化信息,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如果忽视词汇的民族文化特征,就会因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因此,在词汇习得中,重视词汇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比较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不习者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达到文化理解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就像一面镜子能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汉英成语的语言现象出发,特别是从词语的联想意义出发,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对汉英成语进行对比分析,探其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汉英成语的理解,提高汉英成语的运用的能力,促进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不同语言词汇由于承栽的文化信息不同会产生一些差异,表现为:对等关系、平行关系、全空缺关系、半空缺关系和冲突关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色词的字面意义和伴随意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常用词语联想意义的中西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的联想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日常交往中常用到的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必然反映某国家某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英汉词语的联想意义或偶同,或殊异,或相悖,或没有对应性.对此有了充分认识,才能主动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失误,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教学中"3C"文化导入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3C"文化导入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这一方法主要包含文化旁白、文化包和文化丛三种形式。文章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3C"文化导入法对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彼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体系中的"意义走失"论,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意义走失"、"文化走失"和"风格走失"等现象,阐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学语言独特的美学或诗学功能、中西语言特点各异和文学审美主体审美偏好效应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走失"现象.  相似文献   

12.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若轻的创作能力。他的诗歌因深重的爱与责任意识,在当代诗歌作品中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交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本文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英语在交际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如人际称谓、招呼用语、道谢敬语等方面的不同习惯和特点,并指出这些不同习惯和特点都是受各自不同传统文化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从动物名词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意象看文化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通过文化移情这一中介,在不同的语言模式、文化模式和交际模式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意义十分重要。某些动物名词在中英两种异质文化中会引发或相似、或不同的联想和文化意象,本文从这一视角论述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重视语言的人文因素,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为我们在语言上实现人文合一提供了理论依据。选取日语中的补助动词“ている”为对象,从认知视角出发,揭示补助动词“ている”的意义,是根据所连接动词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过程;将其所有的概念加以归纳统一为“持续相”,对其具有的各种意义进行归纳和解释,可对补助动词“ている”的研究及日汉比较引出一个新的观察点和一种较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语义是语言表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决定交际的成败。本文从语义重合及语义错位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异同 ,揭示了英汉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及联想意义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义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民族文化语义往往反映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个性.本文从联想意义和形象取向的角度对俄汉语语义层面的语言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联想意义是利奇在研究词义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广义上讲,它能显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所以亦称文化联想意义。在文学翻译中,如果处理不当,词汇的联想意义往往会影响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文化涵义。本文通过汉英互译中的一些例子说明正确处理文化涵义丰富的词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因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出其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英汉民族语言中一些文化差异,探讨了翻译时的两种处理方法,即归化和异化,以促进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和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上下"源域具有两个意象图式:一个是物理的"垂直性和平面性";另一个是心理的"上褒下贬"。这是构成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依据。英汉"上下"空间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两民族的心理文化,两种语言的构词能力、构词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