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少地方论到了有关“和谐社会”的问题,其中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片断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他关于共产主义的总纲要的论述就是和谐社会的总纲,不仅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容,还分析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栖霞共青团工作实践.就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助推作用.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传统“乐论”中关于音乐的起源与社会功能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批判地继承与发扬传统“乐论”中的“乐者敦和”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轨迹……张渝政(1,21)人的发展·和谐社会与国民幸福指数……杨作书(1,27)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庆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方令(1,31)……………………………………………………论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吴应发(1,34  相似文献   

5.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讨论的主题,我们从纯学术的角度,将社会比喻成人,和谐社会比作健康之人,从和谐社会的“灵魂”、“思想”、“眼睛”、“耳鼻”、“嘴巴”、“心脏”、“手臂”、“腿脚”剖析和谐社会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定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与矛盾并存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思考“和谐社会”,我们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信心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8.
“三个社会发展目标”和艰苦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三个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这“三个社会发展目标”需要艰苦奋斗作动力支撑。为此,必须在强认识、树形象、讲沟通、求实效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报》2005年9月29日第四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大厦》一文。该文以宣传“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名,却散布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杂音之一: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宣扬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必然是“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内外反动势力”。该文在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说:“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和谐社会”。这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我感到这个观点是很不准确的。胡锦涛同志在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时指出:“按照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孝”的本质是“仁”;“孝”的核心为礼;“孝”的表现为“诚”。“孝”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仁”是和谐社会的目标;“礼”是和谐社会的桥梁;“诚”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和谐教育思想发展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探讨了当代我国和谐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谐教育,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契约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个人的充分社会化,并使社会运行表现出理性化,而这都离不开契约理念,都依赖于社会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准则.为张扬契约理念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道德观念的提升、法制的保障与引导、商品经济的推动、社会舆论的监督等方面作些努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准备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著名小说评点家叶昼说:“此《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终始也与?”[1](P27)而另一位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则说他所读的书中,“无晨无夜不在怀抱[”2](P8)的书便是《水浒传》。他们所说的话表明了《水浒传》是部不朽的著作,是部为人们所喜爱的著作,正因为喜爱,所以才不朽。当  相似文献   

14.
高职校园文化职业性是它的特性,实践性是它的实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高职校园文化存在诸多误区,我们要脚踏实地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主旋律,尊重多样性,强化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我国和谐家庭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和谐家庭建设中存的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认为和谐家庭建设是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主动性的能动活动;是充分尊重规律的客观性的实践活动;是从家庭的社会性出发,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社会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编辑理想人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格作为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以求真奉献呼唤主体性的德性人格、以好学深思探索创造性的文化人格、以感知注意追求审美性的审美人格,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想人格。德性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是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文化传播者使命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和谐”就是以公开的形式,通过妥协的方式,达到一致的结果。“社会”语词只不过是“群体”的代名词而已,而社会概念则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与动物相对的概念,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规范是与本能相对的概念,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规范性。规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的形成,社会的形成标志着人的产生,因此,人、社会和法三位一体,构成和谐状态。不和谐的社会是靠恶法来维持的。真正的和本质上的法是民主意志的体现,而恶法则是被奉为法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不仅不是法,而且是对法的践踏。构建和谐社会,让法回归到民主意志上来,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瑞吉欧"集体学习"涵义、特点及理论依据的介绍,探讨集体中的社会交往对儿童学习及发展的价值;并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反思幼儿园集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集体教学的重新定位,探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婚姻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变化,从伦理关系演变为法律关系,婚姻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重要的法律关系。研究婚姻问题需要从婚姻法律学涵义入手,厘清学界一些争议,明确法律婚姻的几个要素:两性结合,自愿前提,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合法结合的社会性。婚姻在法律社会需要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这对于维护婚姻的稳定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对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科学融合、专业和课程开发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实用性与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取向的辨证统一、当前价值与未来长远价值的有机结合等特征,这为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