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6-2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是其社会发展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历史观和价值观辩证统一的视角,深刻洞悉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发展与代价的真实关系,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过程沉重代价的反思,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致力于探寻扬弃社会发展代价的可能路径,其价值旨趣在于最终指向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发展成果成为人类的理想追求.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发展观的演进显示着人类发展理想的完善过程,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社会原则的公平,社会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社会消费模式选择的合理,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来挖掘其内涵.  相似文献   

3.
“小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指引我们创造了20余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代价;“和谐”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时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对“小康”扬弃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问题,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系统总结和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思想和发展理念的升华与成熟,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不讲道德”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把“发展”主要等同于数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如此空洞贫乏的发展概念不可避免地将当代社会引入了发展危机。为走出困境,我们需要回头读一读历史唯物主义的著述。创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经济伦理原则对发展概念进行了科学阐释,其走出经济增长和工具理性的空穴,更加关注主体之人所拥有的更多、更充实的全面自由。本文试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一番解读,从而彰显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深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朱文兴 《东岳论丛》2004,25(4):86-89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战略和方法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 ,对于我们深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泉和本质 ,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发展理论上的最新体现 ,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8.
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作了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思想史考察后 ,在总结概括中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及其代价的一般理论 ,这主要包括 :发展和代价的基本含义及其实质 ,代价的基本类型和代价产生的根源。作者强调 ,代价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通过付出代价并扬弃代价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 ,树立正确的发展代价观 ,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 ,提高领导干部和国民的素质 ,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代价限制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9.
论个体代价     
任何发展都是在付出成本和代价的条件下实现的。思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理应关注人的代价问题。个体既是一切人的代价和社会代价的最终承担者 ,也是人的代价的最主要形式。研究个体代价 ,既要研究产生个体代价的社会条件和根源 ,也应将个体代价与社会发展纳入辩证理解之中。历史活动中的个体代价具有普遍性特征 ,因此 ,我们应关注改革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个体代价问题。同时 ,关注个体代价 ,正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代价。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社会发展代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肯定了社会发展代价的客观性,并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代价问题。同时,邓小平结合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应对社会发展代价的根本途径、政治保障、宏观战略,创新了降低社会发展代价的实践方法、手段、理念及检验标准等,这一系列的认识及应对措施是其实践理性思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及其认识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问题上,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的基本判断:代价的不可避免原理、代价的可控原理和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良性逆向互动原理。代价的不可避免原理要求我们确立代价意识并对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发展等问题给以符合实际的认识;代价的可控原理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实现代价付出的最小化并防止代价的转化;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良性逆向互动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走一条低代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和理解也要与时俱进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显著特点;邓小平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社会发展代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角度对社会发展代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对待社会发展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是 90年代党领导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指导。本文试图对第三代领导集体从 1989-2 0 0 0年这十几年间对民族发展问题的有关重要论述作一次系统的总结 ,并力图能从中阐发出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任务、目标、动力、重点、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代价是发展理论的一个范畴,是发展研究的新突破口。然而,长期以来,在发展理论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三种倾向:一是过分注重于发展的正面效应及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忽视了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进而否认代价的客观存在;二是以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代价,看不到代价的积极作用,将代价视作消极的东西而大加批判;三是有些人盲目地将代价合理化,把代价作为一种幌子,以“交学费”为由,为自己的主观失误辩护,从而开脱罪责。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应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社会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应该对代价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李后卿 《南方论刊》2006,3(9):11-13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论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是当代中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及现实要求给予深刻把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论证了确立以人为本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必要性,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动中国发展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发展观是辩证统一,互为作用的。发展观对发展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面向新世纪最新的、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