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共享资源,使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了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有着各自的任务、目标、活动过程及运行规律。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润滑剂”角色。政策的支持是激发产学研合作活力的有效手段。产学研合作要正常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表现为三个方面:不同时期产学研合作的立法为产学研合作建立法律制度基础;根据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经济制度和内在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从科学家的社会契约到新的合作保障的制度范式的转变。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色表现为产业需求为导向、地方化及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合作机制的内生性。我国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应该强调产业需求导向,并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高校产学研的结合中,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美、日等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企业孵化器模式、科技工业园区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以及科研据点模式等。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动、市场需求主导、共建模式等。振兴与繁荣我国产学研合作,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支持;强化政策法规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约束等。  相似文献   

4.
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存在价值取向、考评机制、技术转移、利益分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当通过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建立产业技术共同研发与创新机制以及优化政府政策支持等举措,进一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学  刘艳辉  胡宝民 《河北学刊》2006,26(1):222-226
本文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组织机制和调节机制等几方面对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机理进行分析, 探寻产学研合作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切入点”,并结合河北省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现状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河北省完善产学研合作开发平台,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我们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管委会的委托,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资源、动力、模式、中介、成果认定、利益分割及政府引导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调研,总结了其中的宝贵经验和典型特征,分析了尚需完善的不足之处,并对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驱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时常面临着“市场失灵”的困境.“无形之手”的“失灵”需要“有形之手”的及时补缺补位.为此,本文从政府引导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了市场机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政府引导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优化,并对两种机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选择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 表明:政府引导下产学研双方达成合作的部分条件更容易得到满足,其引导作用能通过改变协同创新收益、赔偿系数以及协同创新成本对博弈策略的影响效果,显著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模式发展状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是当今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形式,具有快捷性、高科技性以及高效益性等特征。国内常采取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实行“学工交替”及“高校+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科技园等模式,而国外则启动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构建产学研合作目标、加快制度建设等,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加快产学研立法工作,形成一整套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双方互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成果评价体系,同时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9.
"富民强市"的关键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机制要以企业为主导,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利于在产学研结合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研发工作的市场导向;二是企业贴近市场,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技术需求,在产学研结合中正确把握研发方向,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提供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率和效益.技术创新决定南京未来,应从重视发挥产学研与政府的合力作用,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利益机制,建立以用带研的产学研新机制等方面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普遍关注与采纳。本文在界定产学研合作涵义的基础上,以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现代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对其产学研合作实施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与中学协作(University-School cooperation)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内在需求,在广识、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双赢是U-S协作的导向机制,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是U-S协作的动力机制,在完善、规范的制度下有效运行是U-S协作的保障机制,在务实、高效的路径下有效实施是U-S协作的运行机制,在智慧、通达的环境下变革思维是U-S协作的引领机制。惟有营建富有生命形态的协作机制,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师培养文化和运作方式,实现教师培养高质化。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校的生态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基本走向是注重教育的系统化、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教育形式上日趋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在方法上凸显渗透性与行为性,在制度上以法保障实施。综观国外学校生态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中国高校生态德育具有重要启示:既要建构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生态德育系统;同时也要强化德法并举的社会约束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未来中国高校的生态德育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生态德育的理念将更加现代化;生态德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生态德育的手段将更加科学化;生态德育的参与将更加广泛化;生态德育的合作将更加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盛,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海峡两岸高校在教育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队伍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海峡两岸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增强组织机构的指导服务职能;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机制,提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机制,重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应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mechanisms why education is rewarded vary across countries. Do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ffect the likelihood that support for a particular mechanism is found? Combining IALS survey data and OECD statistics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t was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measured skill on earnings - controlled fo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is lower in countries wher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roduce skills relevant for work through the vocational system.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works particularly well in vocationally oriented educational systems, as the skills generated in education are strongly overlapping with the skills that are rewarded.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sees education as a means for social closure through credentialization. Under the credentialization model, education is not primarily rewarded for the productivity-enhancing skills it entails, but rather for reasons unrelated to productivity. Following this theory education is used for selection into the organization, after which directly observable skills are determining wages. Assuming that a strongly differentiated educational system creates boundaries between social group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strongly differentiated systems lead to stronger measured skill effects. We do not find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6.
教育动态论的哲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转的动态规律。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结构,既有整体的联系又有具体的动态结构的联系。教育的动态发展是由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来决定,并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也决定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已经从非学历教育发展到有资格从事高等本科学历教育的阶段,在这个艰辛的过程和光辉的结果中取得了法律地位。但是,目前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教育政策。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对民办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规范的模糊性与缺失性,以及教育政策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形成了教育制度和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激励机制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很难作出长远办学规划与打算。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易使民办教育机构扭曲办学行为,同时也影响了社会资本介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因此,我国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是一个必须迫切明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如何从法律层面加强对该办学模式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立法保护研究的重点。对校企合作的立法保护,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转型与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日、德三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实践,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立法保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保障构想。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彩姣  林祥春 《云梦学刊》2001,22(4):107-109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有它特有的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阶段和基本环节共同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一个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从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来看,它包括内化、外化和重新教育三个基本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京津冀政府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现阶段京津冀一体化府际合作意识得到普遍认可,机制也在初步建立之中,其成效也逐渐显露,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府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京津冀一体化府际合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创建包括执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协商机制、互信机制、动力机制在内的“五位一体”的京津冀一体化府际合作机制,以期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