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维柯是18世纪意大利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其历史哲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思想在世界近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柯《新科学》中的民政世界、诗性智慧和天神意旨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主义思想。维柯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开创了人文主义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是近代科学体系的构建时期,笛卡尔哲学引领时代的理性思潮,而维柯则在哲学之前和哲学之外深掘古老智慧和凡俗(历史)智慧,在推理力薄弱处,在想象力旺盛处,揭示原始民族的“诗性”起源,由此探求社会制度及人类历史演进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构建了民政世界(伦理、法律、经济、政治、科学、艺术)一以贯之的完整文化历史观。维柯以历史主义方法和诗性逻辑,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维柯的诗性开端思想,认为不管是从具体的概念上,还是整体的方法上,维柯(Gambattista Vico 1668-1744)都把诗性置于理性之上,因而开启了一种由想象构成的普遍之路;在维柯的诗性思想中,想象不仅是人类个体发展的起点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前提,而且也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真正开端;这种诗性开端说把诗看成人类知识乃至文化的基本力量,揭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真实起点,表现出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4.
维柯的"诗性法律"阐释表现为思想领域、研究方法、法律观的"三重原创性",由此窥见一种遍布世界各民族中的人性光辉,维柯用诗性的语言预演了人类"现代大同世界(modern world of nations)的历程"。"诗性法律"通过阐释诗性智慧揭示了人类文化结构中最本质最优秀的文化因子,它给予我们一定的现实启示:一是中国社会调整机制需要诗性的文化亲和力和文化创造力;二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借鉴诗性文化传统提升其价值和谐度;三是在构筑"后发型"、"追赶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大厦中,需要民族习惯法的诗性文化元素和传统智慧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诗性智慧”看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柯在《新科学》中用“诗性智慧”描述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凭借想像、感觉和情感来认识世界。在中国的诗性文化中,人们的思维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的某些特质,如重类比、象征、推崇想像、整体直观等。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柯,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有许多创新观念,其中之一就是用语言学的方法探究人类形而上学,而语言学方法也是成就维柯新科学的两大支柱之。本文从维柯采用语言学方法的起因,及此种研究方法对于构建维柯新科学所起的巨大作用两方面,对维柯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性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把自我不断的导向完美与卓越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这种精神能力最早在原始野蛮人身上发露出来 ,原始人用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他们适以自存的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 :神话 ,宗教 ,艺术 ,政治体制等 ,并接受这些文明的洗礼 ,形成文化与人类自我交错互生、变动不居的大历史格局。此文以维柯《新科学》的阐述为根据 ,梳理了诗性智慧如何由最初纯粹的激情冲动进行文明与自身的同步创化 ,逐步生发出理性观照意识并进而达到理性与感性并运互生的过程 ,向读者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诗性智慧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8.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维柯的思想体系与许多思想家有复杂的联系,也有鲜明的原创性.维柯在对柏拉图等多位思想家的批判继承中形成独特的"天神意旨"观念;在反驳笛卡尔理性主义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人文社会科学--"新科学".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提出"诗性智慧"的概念,形成和实践了文化诠释的原则,且触及到美学、文学艺术的核心;在对格劳秀斯思想的批判继承中,既注意到文化多样性,且形成一种文化整体观,成为文化人类学的先驱.维柯的思想为当代跨学科文化研究、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美学思潮及当代中国文艺学建设都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维柯从发生学的视角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人类学的视角论证了人类的童年类似于个体的童年,从这些研究中我们抽离出他的诗性儿童教育思想.维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对真理的创造统一为基础,从儿童的诗性本能的发展、自我认识教育、身心和谐成长走向整体全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各部分浑然天成,交相辉映.维柯的诗性儿童教育观对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加强母语教学,开发儿童本能;扩大儿童活动领域,刺激儿童感官;容忍儿童知识模糊,开阔儿童思维,加强儿童的艺、体、心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中枢教授关于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并非指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是指纯粹哲学或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的观点非常独到,但也使人产生了两个疑问:首先,如果“纯粹自然科学”就是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那么,康德为什么在追问“纯粹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时,还要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自然倾向是如何可能的?”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这两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其次,如果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就是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它与一般自然科学或牛顿物理学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对罗教授的观点作一补释,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的角度来理解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并力图解答上述两个疑问。  相似文献   

12.
汉初儒术"独尊"之时就标志着魏晋玄学所产生的土壤已开始被孕育,魏正始年间王弼的"贵无论"玄学标志着魏晋玄学的初步形成。整个魏晋玄学围绕着"有"、"无"之辩,"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展开和发展,郭象"独化论"玄学是其发展的高潮,到东晋中后期玄学发展趋于尾声。晋末"佛玄合流"是对魏晋玄学的佛教哲学化发展,而隋唐时期的"重玄学"则是魏晋玄学的道教哲学化转向。  相似文献   

13.
如今麦克卢汉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媒介社会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具体说就是对媒介技术的感性视角。文章以麦克卢汉对海德格尔的一次援引为研究对象,并延及维科的"复归"思想,其主线是展示麦克卢汉对感性视角的运用,这个视角的特点是对整体性的寻找。文章在对维科"复归"思想的讨论中,区别了两种整体性:感性整体和反思整体。麦克卢汉追求的是前者,而非后者,因而其价值取向是人文主义,但这是被电子媒介所更新了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江南文化的世界里,潘维是鲜明的诗性符号之一。作为潘维灵魂基因元素的外化,“江南雨水”、“少女”、“太湖”、“巨龙”等江南文化地理意象,既是潘维破译江南文化的诗意密码,又是读者破译潘维灵魂密码的钥匙。他宣称自己是“汉语诗魂的守护者”。他对于“汉语帝王”角色的自期,显示出他的诗学野心。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论中有两种“换骨”说,即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法和陈师道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论主张。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白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夺胎换骨”法截然不同,而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学诗如学仙”与“学诗如参禅”相辅相成,是宋代文学诗论中不可偏废的两翼。  相似文献   

16.
康德与费希特关于康德哲学之精神的争论,既根源于双方对“自我意识”概念的不同理解,更源于双方对“形而上学”和“科学”概念的不同理解,正是这种分歧构成康德哲学与费希特哲学以及康德之后的德国观念论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极力建构的镜像世界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靓丽的文化景观之一.这种镜像超越于现存生活和世界之上,试图掩盖现实的不幸以达到世俗的反思、救赎和拯救的目的,实现个体对幸福、诗意世界的追求,表达对人性和自由和谐、自然自在生活的召唤,使一个与现实相去甚远,超凡脱俗艺术领域得以重现.通过叙述语言的"诗意"言说、自由的寻觅到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猎人笔记>中的不可靠叙事者、被侮者的苦难诗意化、侮辱者的批判反讽化,指出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是诗意或抒情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勃朗宁的诗歌题材广泛,理念新颖,在维多利亚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的诗歌主题便是男女爱情。勃朗宁认为,爱情至善至美,因而是人类存在的最高形式,但他同时认为,爱情绝不可能脱离生活现实而存在于虚幻或真空之中。换言之,世上绝没有超现实的、完美无缺的爱情。再者,男女双方具有独立的个性、思想和诉求,无论怎样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都不可能超越生活的制约,抛弃一切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完美爱情”。勃朗宁的爱情不完美论是对传统爱情理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