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工业基础十分雄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过程中,其工业经济内部存在着产业链条较短、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产业同构化严重、高端人才短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瓶颈问题。文章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人才培养、拓宽投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背景下,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的产业结构存在石油产量递减、结构失衡等问题,同时,因此,有必要调整大庆产业结构,根据大庆产业结构的现状,在稳油、兴化、重气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实际、扬优支重、扬抑结合、远近相顾的产业政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支持和鼓励优势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渝西地区是重庆经济的腹地,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渝西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但目前渝西地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内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够明显。为了解决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拟就渝西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延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总偏离等,并以此回顾西部大开发以来延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评价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而提出符合延边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延边地区的实际增长额小于假定的地区份额,延边地区各产业皆处于区位竞争劣势,其中第一、第三产业总偏离也为负值.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尚可,其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集聚区域中,相同产业或关联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必然引致人才向该区域的流动和集聚现象发生。要率先实现湖北在中部的崛起,必须依托产业集聚理论,做大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产业,全力支持企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空间,从而促进湖北的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2006—2018年省际数据为样本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和物流产业集聚度并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的关联度以及耦合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整体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处于较高关联状态,但省市发展不均衡,浙江省关联度最高。(2)系统耦合度整体上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上海市耦合协调度最高,浙江省其次。(3)进一步分析关联度较弱的安徽省发现,产业结构与物流产业集聚关联性最强。鉴于此,从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流动等方面出发,提出对区域发展的建议,以期加大物流业同城镇化联动发展力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地区人才集聚存在"三低"、"三乏"现象,即低的人才环境吸引力、低的人才效能性、低的地区与产业集聚度以及乏技能型人才、乏高级别技术人才、乏高级经营人才,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才集聚的重要性,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教育事业、搭建人才市场舞台,有效提高人才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长吉图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对产业发展环境等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长吉图产业发展拥有诸多机遇和优势,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由于区域对外开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以及地区产业结构性问题的凸显,使得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适应一体化发展,长吉图地区应把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和实行错位发展,加强区域间协调合作等作为应对区域整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并加快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再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举全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本文全面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二元性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 :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 ,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相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区域特色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正确处理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关系 ,既要重视消除“退出市场”障碍 ,也要重视解决“进入市场”困难 ;资源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最后提出了基于这些原则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设想,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其本身也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走廊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就是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过程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能显著缩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人口集聚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以产业结构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越过相应门槛值,人口集聚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越大;人口集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研究结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在发展中营造平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异构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异质性是区域分工关系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直至产品内结构)异质性逐级增强的现象称为区域产业异构化,分工递进与区域产业异构化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异构化现象的存在成为判断其区域产业结构合意性的重要标志。促进区域产业内、产品内分工关系的发展是解决严重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现实途径。因此,应当大力培育地方性城市群优势产业与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定价能力,逐步提升其分工地位,以促进地方性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我国地方性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也渐渐凸显,为此中央和地方非常重视培育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集聚。该文从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优劣势着手,以1995-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新疆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此为基础,从优化棉花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和服务环境、优化棉纺业区域布局、延长棉花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四方面提出新疆棉花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广东省承接产业转移的15个欠发达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中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为测度广西产业集聚情况,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了广西产业地方专业化指数和区域分工指数,并与全国其他省、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广西近5年的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广西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优势产业较少且结构不合理,同时区域分工水平较低,但从趋势来看强势产业集聚程度开始增强。根据广西产业集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积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以零部件配套为主的产业链环境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所在。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变革,必须打破市场资源分割的制度瓶颈,培育区域产业合作联动的主体组织,建立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 ,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出于对解读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社会需求的回应 ,当前国际上有关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与制造业集聚的比较 ;集聚的空间分布 ,包括服务业整体和分部门分布 ; 集聚的成因 ,如集体学习过程、社会因素以及共同集聚等 ;集聚的效应。这些研究为我国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和促进服务业集聚 ,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另一方面 ,如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构建适应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分析框架 ,如何进行服务业集聚度的测算 ,以及如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亟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机制识别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本地效应发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效应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机制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设置邻接权重、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村贫困影响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村贫困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的特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农村减贫,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农村减贫;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有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农村减贫。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达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低存在很大关系。首先总结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回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部6省市与中西部5省市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和后期阶段,第三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