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法不责众"状态下腐败的突出特征,按照"釜底抽薪",以图治本,"扬汤止沸",先行治标的思路,提出了重塑法治权威、重构权力平衡和再造"反腐愿景"三项对策。重塑法治权威的具体原则是宽以惩前,严以处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有原则,不越法纪底线;严有尺度,不破法纪框架。重构权力平衡,具体路径是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再造"反腐愿景",基本要求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实施路径是通过反腐败教育获得民众信仰,实现局部突变,形成廉洁均衡。  相似文献   

2.
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进展,2013年国家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新教材中对法治教育的内容做出了重大调整,打破了原教材的体系结构,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和增添。笔者将其总结为"三个转变",即从"法律制度"到"法律体系"的转变、从"法治精神"到"法治理念"的转变以及从"法律意识"到"法治意识"的转变。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的新变化对高校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公民法治素质的培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只有对法治教育的新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是我们全党及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贯彻理论创新的原则,更好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否具有价值,这就是评价的学术尺度问题。学术尺度不仅要求理论的创新,而且也必须具备"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法治引领改革",是我们党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规定和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要求,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视角看问题,"法治引领改革"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为自贸区建设建立法制保障;第二,"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为自贸区建设创造法制空间;第三,"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为自贸区建设扫除法制障碍;第四,"要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认为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是衡量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 ,政治文明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法治 ,政治的进步在于法治化的进步 ,政治文明在于法治化的制度文明 ,我国要实现现代政治文明的目标必须加强法治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化在概念位阶、产生历史和价值取向上与法律文化有区别,在概念内涵、研究重点、价值取向和存在形态上与文化法制也不同。法治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方式三个层面,具有国家意志性、意识形态性、人民民主性和制度构建性等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混合法系"等四个比较向度。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当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六大基本问题:一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性、内容法律性、背景文化性、过程长期性和受众实用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坚决清除和改造公民中存在的非法治文化;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强化其公仆、法治、服务和责任等意识,牢固树立其执政、民本、人权、法治、民主等观念;四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电影产业促进法、图书馆法、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等文化立法,健全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以及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完美法治     
描述并批判三种不完善的法治概念的通行表述:法治即对抗政府强制性威权之盾(戴西的观点);法治即更高正义法规则之治;法治即规则之治或规则之法.尝试给出了法治概念更"全面"的说明:两种不完美的法治模式(高压法治和法外法治)和"完美法治",即法律作为自发行动之终极动因.完美法治要求法律的存在或法律的概念要与作为自觉行为根本动因的法律以及法治的状况共同存在相一致.每种观点的核心原则将予以介绍、评议,进而适用到国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法律修辞方法对构建法治意识形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既往的哲学解释框架,仅仅重视属人的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将必然属人的中介尺度,误置或排除于人的“能动的、类的生活”之外,使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理论,与实际严重错位和异构。在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中,人在占有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的同时,必然占有着第三种尺度即中介尺度。其内在根据主要是:中介尺度的人的占有,是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必要前提或条件;中介尺度的人的合理占有,是主体在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可能性空间实现价值目标的必然性根据;中介尺度的人的现实占有,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的必然性结果。中介尺度是人的第三种尺度的命题,弥补了既往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理论缺环,具有较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理解,具有显著的直接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克里利是黑山派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论文<尺度的意义>中,他阐述了"诗人自身现象性的尺度"之诗学观.诗人自身现象性的尺度不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也不是学术说教规定的典章,而是一种自发的或灵感的秩序.该尺度是诗人把握日常现实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在诗歌中该尺度体现为强调时间的偶然流动及瞬间先于形式,彰显主体性的消解以及世界的破碎性、边缘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确定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由此成为我国改革路线图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然而,要真正发挥"法治"的基础性作用,建成"法治中国",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现实中,违法乱纪、权力膨胀与腐败、司法公信力丧失、一些民众信访不信法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没有法治信仰,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卢梭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治作为一种信仰,不仅要求人们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任何行为都恪守法律,而且  相似文献   

12.
法治国家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团。民追求的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十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必然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但它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尖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基本余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土要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建成法治国家,做好以下几点是极为士要的:1.建丘一套完备和良好的法律;2.法治建丘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3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4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5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6人权得到最充分的保障;7.提高全民的法律上识,普遍推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尺度”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尺度”的理解,只有对马克思的文本及写作进行语境分析,才能得到合理解决;“两种尺度”的归纳是不够准确的;“内在尺度”的论述本身已经包含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一生重视"法治",但没有忽视"德治":早年强调革命政党的道德建设,及官吏政治道德修养;晚年注重恢复"中国固有道德",并对中国固有道德进行新阐释,赋予近代意义。在他看来,"德治"是建立近代"法治"的基础,是造就"法治国"的前提,充分肯定了"德治"对近代"法治"建设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教法治不仅是全民参与、全社会"互动"的过程,而且政府在"互动"中应发挥协调沟通作用,实现由人治、权治,向法治、从管理到服务、由"制约"向"引导"方面的转化。宗教法治需要对宗教界人士和全体公民开展法治教育,宗教法律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上得到普遍遵守是宗教法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通过宗教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动态管理模式,实现宗教法治管理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正确认识和区分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以及宗教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性。尊重习惯与规范行为,处理好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行为之间的关系,制定信教群众、宗教工作者、宗教活动及其场所的行为规范等,是宗教法治理念、模式与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闻法治是一项具体法治,它的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是新闻自治。在法治系统内,新闻自治与新闻法治、法治处于互助共生、相互抑灭的耦合运动之中。法治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则和职业生活基本环境为新闻自治提供生态支持,惟有融入法治生活的基本系统之中,新闻自治才能获得真实的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交际文化的研究,是在公共关系学科领域中建设具有中国传统交际特色理论的课题。此文重点论述了中国交际文化的总体性尺度的四个方面:道德对交际的客观性目标尺度和道德性主体控制尺度在传统文化中结合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并评析儒、墨、法三家在交标尺度上的不同;二、对中国传统交际文化的总体性尺度产生的人学基础作了具体分析;三、论述了交际尺度对交际品德的普遍规范的价值;四、阐述了交标尺度对交际行为的规格性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指的是依法而治 ,而法治则是指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强调法制完备和法律服从 ,法治的要素则包括法律的善良性原则、政府权力的限制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及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要实现由依法治国向实质法治的转变必须实行有限政府、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法治文化和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是增强人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探讨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基本机制,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