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经济增长条件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1994-2002年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数据,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建立沿江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分析沿江的整个水环境的综合指标。研究表明:江苏省的水环境污染库兹涅兹曲线形状是U形加倒U形的波浪式,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倒U形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特征,也不同于我国工业化过程中接近水平的弱库兹涅兹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足迹理论与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全国及31个省市地区1999—2016年的水足迹,定量分析我国18年来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结合Tapio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同时对我国水资源预测到2025年。结果表明:除2000年和2007年外,水足迹呈现上涨趋势,农业水足迹一直是水足迹的重要主体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过大,进出口虚拟水占比太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基本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业脱钩状态整体优于农业;脱钩弹性在不大于0.0116的水平下,可以实现水资源匮乏度态势的逆转。  相似文献   

3.
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湖南省1985-2008年间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也存在反向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力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结果显示,虽然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但经济增长对解释各类环境污染指标预测方差的贡献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经济税源是税收收入的基础。相关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为模拟这种均衡关系,建立了税收与经济的协整模型;为预测税基发展趋势,建立了经济产值的ARMA模型;对经济税基的预测进一步测算税收收入的季度规模,并用部分历史数据和外推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经证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对未来各季度税收收入的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区。江苏沿江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时机正在到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中国"入世"后国际资本加速进入长江三角洲的大背景下,以江为轴,东西联动,加强江苏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有力推进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6.
沿江开发: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原理,大河流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可望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或增长带。沿江开发的核心是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把沿江建设成为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以及发达文明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沿江开发: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s I指数,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GDP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GDP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地区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本地区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及劳动力投入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1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要素时,除选取传统的资本投入、劳动因素和人力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外,还引入了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变量,通过建立变量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对变量的序列相关性及平稳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性质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周期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决定角度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周期模型,该模型共有GDP、投资、消费、出口、进口等16个内生变量,包括短期波动模型、中期波动模型、中长期波动模型、长期波动模型和动态均衡值模型等5个子模型。从模拟预测情况看,除短期波动模型模拟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外,其他模型模拟预测值均与实际值高度一致,即经济增长周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样本区间内各内生变量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值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5~2009年间浙江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刻画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上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影响浙江省污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反作用力。经济增长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但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ver 2000-2014. Moreov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samples, Yangtze River Delta,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We find that,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n economic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ed by the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e direct effect of trade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an the others;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pur economic growth indirect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onl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真实人均GDP增长率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以时间变量衡量的地区一体化在一般意义上能够提高真实人均GDP增长率,其变化轨迹遵循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现实观察基本吻合.通过考察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避免了事件虚拟变量间接衡量一体化的模型设定问题,结果表明以地区贸易、人口流动、服务业发展和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四个方面衡量的地区一体化,虽然个别变量存在选择偏误和代表性问题,但在总体效应上与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经济带3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物流能力5类30个指标测算城市交通可达性和信息可达性。运用可达性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信息可达性较好,而与西部地区的可达性较差;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地缘经济关系呈竞争性由强变弱的趋势,而与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长江经济带沿线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性指数整体分化趋势明显。由此提出应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构建城市间便捷的立体综合联系通道,提高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档次,推动城市互补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沿江开发战略是加速江苏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江苏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然而,从沿江开发战略实施8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在沿江地区综合商务成本不断上升;服务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效率仍然偏低;粗放式发展带来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单位面积污染承载居高不下等多个方面。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开发与环境建设、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沿江开发与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沿江地区和整个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建立修正多元空间经济模型,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进行空间数理建模,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系统性分析区域板块化模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哪种更适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板块化发展模式由于存在显著的行政壁垒影响,将导致经济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存在较大难度,最终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平均化均衡,不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限制地区经济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不断削弱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自身行政壁垒影响,改善区域内部贸易互通条件,进而提升经济要素在各省市之间流动的速度,最终促使长江经济带自发形成集聚化均衡,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化转型存在一门槛值,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将有效降低该门槛值,减少转型发展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7.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持续断流,长江的使命重大。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占有主体地位;“断链”是长江经济带难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能舍东西而取南北,当尽力联接断链。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重庆市必须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战略,将库区建成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几乎每年夏季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困局,使用1999-200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地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解决“电荒”之道.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东三省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可能进一步突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山西省,以及广大西部地区,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给,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才能逐步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困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城市边界和省际边界均对异地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省际边界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上海与其他三省之间的边界对消费流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彼此之间的市场分割更为明显;长三角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不尽相同,上海的城市边界效应强度为1.05,江苏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处于3.06~5.51之间,浙江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介于3.13~6.24之间,而安徽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最为强烈,在3.85~6.58之间分布。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肯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继续深化取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为阻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经济合作的障碍和成本。最后,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