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创刊、1941年终刊的《中国妇女》,是研究战时解放区妇女问题的重要刊物之一。文章从历史、文学、时代思潮等角度来观照其女性婚恋问题,探究在战争环境中、革命大局下,解放区女性婚恋自主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党群关系是关乎一个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针对山东解放区妇女工作的具体问题,依靠党正确的群众路线的指导,采取了改进工作方法、出台法律条例保障妇女权益、全方位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等三管齐下的措施,成功实现了妇女解放与革命进程的良性互动。山东解放区妇女工作的显著成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群关系建设的巨大成功。在新的历史时期,借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妇女工作的经验,有益于构建党群关系建设的新机制,对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男尊女卑"是中国千百年不变的封建伦常,女人在儒家的人伦秩序中被放置在"从属"地位。为了确保男性权力的绝对统治地位,儒家大儒为女性制定一系列道德规范"。三从四德"是其最核心的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严重束缚了女性的生命激情,将女性绑架在了男性视野下,成为可悲的附庸品。"三言""二拍"充分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贞操观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明朝中后期的妇女逐渐摆脱了"一女不可嫁二夫"、妇女必须"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性贞操观念比以往淡薄,贞操不再是唯一严苛评判女性道德的准则。女性开始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从"三言""二拍"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青楼歌伎的婚恋观念进行分析,对明朝中后期妇女婚恋观加以阐释,从而得出当时妇女追求婚恋自由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诗经·国风》中最集中是以婚恋、妇女为题材的诗篇 ,从中可对周代妇女的婚姻生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文将从周代妇女享有的婚恋自由及限制、社会地位、妇德要求三个方面对周代妇女的生活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疆支边妇女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治动员下进疆支边。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进疆支边和被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支边妇女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研究表明:组织安排婚恋方式真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支边妇女的生命历程产生很大影响。支边妇女个体生命历程在社会历史、结构变迁中的嵌入性,被组织安排的婚恋的生命事件与其他生命事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支边妇女与不同性别生命轨迹的差异性则是生命历程转折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李贽主张男女平等,肯定妇女的突出作用;在婚恋家庭方面,主张婚恋自由、赞成寡妇再嫁、鼓励夫妻互敬互爱;在社会舆论方面,李贽反对传统的女人祸水论,上述主张构成了李贽妇女观的主要内容。李贽妇女观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出现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解放区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政治和制度文化支配下解放区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的巨大变移和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密不可分。由于上述因素的决定和渗透,导致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导致解放区文学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解放区文学及其成就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赞美和汇歌女性的艺术创作具有渊源的历史。由于母系社会对女性的崇拜,早在2~4万年以前就出现了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众多篇什中,涉及女性的诗篇俯拾皆是。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形象”。在中国,成熟最早的抒情诗,以及以后的‘婚恋题材”的诗篇,女性形象可谓触目皆是,风姿各具。据朱自清先生引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的研究》一文称:“经他认为有关妇女问题的共八十五篇,……照谢先生的计算,有关妇女的诗,竟占了《国风》和《二南》的一半了’。正是这些鲜活生动,各具情态的女性形象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艺术地阐释婚恋问题是老舍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老舍在其小说中描写了几种扭曲的婚恋模式 :发泄原始欲望型、追求金钱享受型、维护自身身份型、构建家庭模式型 ,并由此隐含着他的婚恋理想。在他看来 ,爱情与婚姻是割裂的 ,所谓理想的婚恋 ,就是要有一个贤淑宽容的女性 ,并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相似文献   

12.
嫁贫农、嫁工人、嫁军人,嫁大学生、嫁大款,四十多年来,女性婚恋观念的主旋律就这样随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此起彼伏,潮涨潮落。女性婚恋观念的沿革变迁,是反映女性自身发展状况同时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时至今日,女性婚恋观念落在“嫁大款”的坐标上,这种价值取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被她那个时代的读者和评论家誉为"圣.西门主义的先锋"、"妇女解放的宗师"。她的成功不仅打破了当时女性写作的"次文学"现象,更为同时代以及后世自强不息的女性提供了精神力量。她早期的作品皆以妇女的恋爱和婚姻生活为题材,从自己不幸的婚恋生活中汲取灵感,凭借天生的民主意识和对自由爱情的热切向往,写出了旧式婚姻对女性的束缚与伤害。尤为可贵的是,在为女性呼吁的同时,她仍不忘强调两性平等的相互性,关注男性在婚恋中的权利。她的这种博爱胸怀最终发展为一种平等思想,一种对全人类的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15.
高知女性婚恋中的认知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导致了部分男性缺乏结婚对象,与男性失婚人口不同的是,少部分高知女性也出现了失婚现象,其原因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传统择偶模式使身处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高知女性在婚恋中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加之高知女性对自身、婚恋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认知偏差,这会使其婚恋选择空间缩小,加大婚恋成功难度.  相似文献   

16.
在“性别回归”背景下,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恋悲剧为个案,反思了当前的女性学教育:不可以按照推崇传统性别文化的标准来建设女性学,而应当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使女性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缩小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促成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清弹词中的女性易装现象非常普遍,在女性作者笔下尤其如此。不管这些易装女性才干如何,她们无一不具有奇特的婚恋经历。文章对《弹词叙录》所收弹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认为女作家对弹词叙述特点的把握、婚恋题材契合女性的欣赏趣味及女性生存困境下的人生思考是造成女作家弹词中易装女性另类婚恋图景的三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性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有过一场婚恋伦理道德探讨,它与半个多世纪后新时期女性创作的婚恋伦理道德讨论内容近似、性质相同,都发生于一场思想启蒙与解放后爱情婚姻家庭震荡变动之时,历史惊人地在做着某种复述。但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发生的探讨对正在演变中的现实婚恋更多取批判之态,婚姻家庭改造的愿望与尝试之表述更为强烈激进,这些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女性现实生活仍充满问题,某些方面更其尖锐,也说明经历了“五四”洗礼,科学民主、平等解放等启蒙意识深入人心,依然新颖。  相似文献   

19.
婚恋与情感是人类文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婚恋小说理所当然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新时期,在1980-1990年代和1990-新世纪两个发展阶段,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新世纪之后和谐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主题等因素,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婚恋观念的极大转变。而女性婚恋小说中体现出的两性观念则经历了由对男性的激烈对抗到两性关系的多元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老舍创作的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是新世纪以来老舍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婚恋类型及内涵特点,有“民间性”“传统性”“清醒理性”诸说;分析各类女性形象,对悍妇尤其是虎妞形象做了有新意的阐释。从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出发,发掘所表现的文化社会学内涵,探究老舍婚恋观和女性观的传统倾向和男权意识,刷新乃至深化了此前的认识,拓展了研究空间。某些论述重复旧议,是“泛学术”时代很难避免的弊端。老舍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研究昭示了新世纪老舍研究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诸多值得注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