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进行考绩是师资管理的重要工作,文章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研究量化处理过程,提出"矩阵转换筛项判别法",建立了筛项符号矩阵和等级筛项矩阵,提出以质取胜决定等级以量取胜决定名次的质、量关系,为师资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设A为n阶符号模式矩阵,若存在与A有相同符号模式的实矩阵B及n阶置换矩阵P,使得C=PTBP的各阶顺序主子式负正相间,则称A是嵌套蕴含稳定的.该文研究一类特殊的符号模式矩阵,给出其嵌套蕴含稳定的完全刻划.  相似文献   

3.
在皮尔斯(C.S.Peirce)的符号理论体系中,对于符号到底是否包含生物信号,以及解释项是否是符号,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论述。事实上,正是这些矛盾体现了皮尔斯的思想演变过程,尤其是从皮尔斯的"心灵"到"准心灵"的术语发展中,可以看出他的符号学思想进一步拓展的趋势。这一发展为生物符号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符号学家有可能将生物主体作为符号主体,从而将生物信号视为符号的基本底线。"辨别性解释项"和"回应理解性解释项"概念的提出,就是皮尔斯符号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电影<无间道>主人公之一陈永仁最大的悲剧是存在的悲剧,也真理的悲剧.通过陈永仁的悲剧,<无间道>告诉我们在符号形成的意义世界,主体的存在必须出示符号的证明.作为符号的主体,是由符号的所指(存在)和能指(意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且在符号的世界,符号的存在由能指决定.而当能指和所指不协调时,符号主体就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正是主体存在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说”理论基础是其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存在和第三性存在。与此相对应,皮尔斯提出了三个符号“三分法”。根据符号与其所指对象的关系,他将符号分为拟象符号、指示符号和表征符号。它们相互依存,但其中某一项起支配作用,从而显示出符号主体特征。汉字“六书”可以在皮氏符号理论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 :象形字具有最强的拟象性,属于第一性存在的拟象符号;指事字和会意字通过符号与符号或标记的组合来指示某种关系,表达意义,属于第二性存在的指示符号;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具有最强的抽象性和社会规约性,为第三性存在的表征符号。后三者构成汉字的绝对主体,从而决定了汉字表征符号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动画形象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漫产业将智力创意转化为经济目标的兼容文化战争和经济战争的过程中,动画形象是实现市场利润的核心介质.而动画形象是一种符号存在,是文化符号和商业符号的交叉符号集合体,动画文化的传播依赖于符号生产和符号传播.在文化产业市场中,动画形象通过符号的生产与传播实现其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标志符号是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视觉语言符号.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已经从语言本身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的认知,如绘画.本文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图案为例来分析图片中隐喻的运作过程,旨在用人类的第一符号--语言,解释非语言符号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iconicity)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符号模式"的一种反思.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完全任意的,其也有象似性的一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处于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符号,作为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的存在,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创造成果.这样一种存在,也是一种意叉性和为我性的存在;它存在并产生于人类历史的一定关系之中.因此,就其哲学本质而言,符号就是人类在特定关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指称对象、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电影符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综合媒介,电影符号一直是当代符号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电影符号主要以声音和图像为介质,其复杂性成为众多符号学家的研究领域。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符号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符号分类和解释项原理。本文就皮尔斯的符号类别及其解释项原理对电影符号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一个多层次、有丰富潜势的象似性符号系统。象似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规则 ,具有层次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点。语言的发展就是旧的象似性消失而新的象似性不断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名"是一种表达概念和观念、用以指称事物的语词符号,孔子"正名"的本义是规范名称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关系.因此,从现代语言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孔子首倡"正名",不仅是对先秦"名实散乱"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而且对中国古代名学的建立具有奠基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3.
《达·芬奇密码》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不仅引起学者、神学家和宗教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新一轮的符号热。文中对圣杯符号的重新定义,引发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依据巴特和洛特曼两个符号学学者的有关理论,可揭示圣杯这个符号不同涵义和《达.芬奇密码》热潮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巴特在符号学研究早期阶段,是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先驱,他追随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并在早期作品中予以运用。在他的符号学历程中期阶段,巴特进一步发展了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对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进行了细化,对个体言语展开研究,对组合和聚合进行深入探讨。在后期作品中,巴特转向后结构主义,对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看法,其中尤以语言学与符号学的关系、线性理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1994年的旧《大纲》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大纲》无论在朗读作品的选取上,还是在评分项和分值的设置上都更趋科学、合理,增加了测试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但和旧《大纲》的"方言语调"相比,新《大纲》的"语调偏误"评分项还是未能摆脱由于理论缺失而导致的评分项前后矛盾和实际操作混乱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批书信中,有一封信的作者和另一封信的时间,学界目前的认定尚存在错误,应予纠正。1932年陈独秀致胡适一信,内涵特别丰富,有助于认知托派领袖陈独秀与胡适、李季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7.
这是《老舍全集》等众多出版物都未收录的老舍的一封信。该信内容丰富 ,涉及老舍当年创作、社会活动、身体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解读此信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舍研究中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钩稽文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张渝新先生《新繁东湖缘起考》一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指出新繁东湖当开凿于晚唐,民国《新繁县志》“东湖”条并非讹传误写。  相似文献   

19.
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体现为"超媒体"和"互动电视网络系统"两种形式.传统符号学以语言为本体论基础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是误导,符号的本质也被还原为符号现象.图像与文字,由于各自的不同"给予",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要求.认知的中介本质、符号的非中立性以及符号体系必须拥有的三大元功能不仅为区别图像与文字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且也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更是理解虚拟现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谷出入簿”是目前学者对出土简牍文书分类整理中的一大项。在被归入“谷出入簿”的文书中,有“付受”信息的简与其余简在性质上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将谷物“付受”文书单独分出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