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开发的“发动机”是投资 ,但由于西部地区的投资转移成本过高 ,阻碍了外部资金流向西部。从投资的空间流动理论出发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投资转移成本 (主要是投资交易成本 )进行了分析。良好的投资制度环境是降低西部地区的投资转移成本 ,形成对外部资金集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活劳动和资本投入等方面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作了较系统分析,并从中勾勒出两个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投资效应、重置投资效应和技术及制度创新效应,阐明了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前提:治理机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优势是一国企业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现象却表明,不完全竞争优势并不必然决定一国企业是否对外投资。一个更可接受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机制是否完善对一国企业能否对外投资更重要,中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加强治理机制改造。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境外投资监管制度是规制企业境外投资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201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出台了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文件,随后发改委、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几大监管部门分别对各自的监管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制度在缩小核准范围、扩大备案范围、简化核准流程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其成效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6.
企业投资价值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主要是依靠财务方法,而没有将企业作为一个总体来考虑。笔者拟从对具有投资价值企业的定义开始,探讨企业投资价值标准的界定。主要从利润来源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考虑,提出四个利润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具有投资价值企业的标准来进行论述,并提出现在一些方法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西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它预示着以政府推动为主的西部开发模式难以持久,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当前制约西部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投资短缺。其中,一个重要体制障碍是政府主导行政干预的传统投资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企业化、社会化,探索以内生增长为主的西部开发模式是打破投资瓶颈,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要扩大投资,但投资决策要慎重。要考虑投资的市场约束,从市场需求出发,考虑投资回报率和回收期限,注意市场的供给能力。要考察投资的拉动效应,计算产出乘数和就业乘数,用综合效应来评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实现可持续投资,贯彻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原则,注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再生,实现投资项目的自我滚动发展。投资主体要多元化,以政府为主,企业、个人、外资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以投资行为市场化为依托,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热和马克思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倾向,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与方法进行比较,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制度分析的经典,强调当今中国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亟须汲取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投资的角度,在三个方面阐述了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投资理论。在创新一投资的契机部分,论述了创新与投资的关系,指出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投资而实现的;在信用一投资的来源部分,论述了正常信用与非正常信用的区别,指出只有非常信用才构成投资的来源,信用是启动创新的杠杆;在企业家一投资的主体部分,论述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指出只有企业家才能运用信用杠杆,启动投资,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与发展本国金融业、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同时,带动中国—东盟之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对东盟投资不足的内因主要有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国银行业对企业提供的境外投融资服务还远远不够等。而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欠缺也制约投资的增长:首先,东盟各国对于开放本国金融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自由结算制度有待完善;最后,东盟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政策协调不够。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经成为继资本和劳动之后,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第三资源",经济的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对智力资本的投资和智力资本的运作.本文分析了智力的资本化特征,阐述了通过创造性教育和培育创新能力等途径进行智力资本投资,管理与利用智力资本,实现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韩东林 《南都学坛》2007,27(1):107-110
政府成为农业投资主体,对农业进行投资,对中国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基本理论考察,在理论上界定政府农业投资行为,揭示其主要特征,探寻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主要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创造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归纳法和规范分析法,对政府投资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和探讨了造成我国目前政府投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与政府投资相关的制度不合理导致的。进而提出要从相关制度改革和创新方面努力,为政府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政府投资在规范的管理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教育投资是不是生产性投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它不仅是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的学说,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学说。这里我只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曾给予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固有的产物是剩余价值,所以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能力使用者是生产的劳动者,就是说,只有直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资本的价值增殖而消费的劳动才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和积累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所在,而投资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西方经济学从其萌芽和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财富的增加(那经济增长)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李斯特从德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出发,探求如何投资才能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竞争实力的方法,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7.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前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众多流派出现。较成熟的理论,主要有微观主流优势论、边际产业扩张论以及小规模技术理论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海外投资的总量呈波动型增长特征,投资区域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投资行业集中在贸易、航运、资源开发和加工生产等。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海外投资理论,应充分考虑当前制度转轨的背景和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应注重考察诱导因素、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主体。相对比较,日本企业投资效率高,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我国企业要想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及收益,必须加速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人力资本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论投资、投资体制及其改革的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可以将投资定义分为“投入货币以实现价值增值”、“实物资本的形成”、“证券买卖”等三个层次 ;但不管是在哪个层次上定义的投资 ,都一定包含“消费剩余价值”、“资本品”、“时间过程”、“投资主体”和“目的的盈利性”等要素。投资体制就是投资活动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的秩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当前我国投资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直接干预仍然过多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企业和个人依据市场进行投资决策还受到许多不合理的限制。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把政府投资和政府支出分开 ,将政府投资限制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内 ,真正实现上市公司选择机制的市场化 ,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 ,同时实现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民营化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作为企业的活力所在,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非对称信息的外部融资框架,在标准固定投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增长前景这一要素,通过理论建模探讨了增长前景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均表明:有利的增长前景能够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增加深化投资临界值,进而提高企业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相较于在流动性冲击出现后进行再融资的策略而言,企业在事先储备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流动性风险是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