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感天动地、大爱无边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多次抗击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地震灾害遗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高校应当把握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历史契机,将抗震救灾精神与大学生感恩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最终促使大学生感恩行为的产生。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意义,阐述了抗震救灾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了抗震救灾精神对大学生感恩心理的作用机制,最后给出了以抗震救灾精神为核心的感恩教育实践方案。拟对高校如何更好地运用抗震救灾精神开展感恩教育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或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宗 《金陵瞭望》2008,(14):21-22
6月30日下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强省战略的引领下,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深蕴中华文明精髓的燕赵文化,是河北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精神沉淀是当今河北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本土资源,能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弘扬燕赵文化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因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明的社会职责,在弘扬地域文化精神中应肩负更大的责任,也具备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培养大学生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优秀品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要胜利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增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这次四川汶川地区爆发的8.0级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抗震救灾中的人文价值。文章就思想政治教育在抗震救灾中的人文价值进行分析:一是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价值:为抗震救灾确定了价值取向;二是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价值:为抗震救灾汇聚了各方力量;三是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价值: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精神支撑;四是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价值:为抗震救灾营造了强大声势。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抗震救灾,诞生了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空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抢救伤员注重科学方法,实施“四集中”的救治原则;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灾区重建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实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上下一心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讨论了这次救灾过程中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化程度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体展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执政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分析抗震救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和以人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的体现,指出不管是在灾难面前还是和平时期,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都应是祖国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强省战略的引领下,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深蕴中华文明精髓的燕赵文化,是河北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精神沉淀是当今河北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本土资源,能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弘扬燕赵文化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因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明的社会职责,在弘扬地域文化精神中应肩负更大的责任,也具备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文章从抗震救灾的视角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新内涵: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抗震救灾的最高准则;每个公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履行社会职责,成为"以人为本"的话语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对共产党人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人们发出的倡议.抗震救灾的胜利,为"以人为本"思想找到了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全国人民在汶川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用事实诠释了抗震精神的时代内涵。随着抗震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必将大力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创造出更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杨研 《社区》2008,(19):F0003-F0003
为宣传党和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凝聚社会力量支援灾区重建,《中国社会报》编辑印制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壁报,免费赠送到城市街道办和社会居委会,公益张贴,深受居民欢迎。该期壁报以“胡锦涛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温家宝:举国之力抗震救灾”、“祖国与地震灾区人民在一起”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时,大爱精神成为举国上下通力合作抗灾救灾的生动写照,成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弘扬大爱精神,是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实践,也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汶川5·12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于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领导和指挥抗震救灾。他于百忙之中亲临北川中学师生安置点,在高三(1)班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秀丽俊俏的大字:“多难兴邦”。“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科学总结,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符合辩证法。“多难”本是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多难”激发了广大群众奋发图强的斗志,成了号召人民的“集结号”。全国人民的无私忘我的抗震救灾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共同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20.
抗震救灾资金审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抗震救灾资金的审计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对抗震救灾资金进行审计的必要性;其次概述了抗震救灾资金审计的目标、主体、基本原则、要点、技术方法、证据和报告;最后提出深入开展抗震救灾资金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