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小军在《国际展望》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所谓最终裁决,华媒、海外华侨华人和专家学者表示强烈愤慨并予以严厉谴责。纷纷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对仲裁结果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菲律宾商报》以"满纸荒唐言,一枕黄粱梦"来评价仲裁案结果,指出这一仲裁和裁决不仅不能定分止争,反而加剧了地区局势紧张,扩大了分歧对立。文章称,道义正,必有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持立场得到越来越多国家  相似文献   

3.
海事司法管辖作为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方式,是国际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习惯国际法,我国在相关海域依托主权、主权权利和历史性权利享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近年来我国周边海域海洋权益争端频发,以司法手段保护国家主权开辟了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已通过司法解释规定了我国在管辖海域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海事司法管辖内容。在管辖海域内进行海事司法管辖既可以彰显国家主权,又能够强化我国所享有的主权权利和历史性权利,维护其他海洋利益,为未来我国通过谈判等合法手段解决海洋争端积累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4.
坚决拥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年初提出的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绝不坐视任何一寸神圣领土从祖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绝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插手我国内部事务,绝不允许我国的领海、领空主权和海洋权益受到染指和侵犯。“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和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都是注定要  相似文献   

5.
海洋主权争端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主要分为岛礁的主权归属、大陆架的划分和海域划分三个层级,不同层级的争端适用的法律条款不尽相同。东海争端和南海争端情况各异,在法律条款适用问题上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东海争端主要适用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南海问题则主要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5所条规定的历史性所有权优先原则,而非单纯援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规定。中国只有正确认识国际法在领土争端中的作用,援引恰当适用的法律条款,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前不久,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东南大学开展国家"2011计划"和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此次座谈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由东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第二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正式授牌。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发展对外关系、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主权尊严、粉碎分裂图谋、粉碎外来入侵、面对威胁恐吓等六个方面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建国以来毛泽东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思想上的时代特色.毛泽东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思想也奠定了他作为共和国史上永远令人称颂的伟大民族英雄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海域部分对外开放区块公告”(以下称“公告”)被越南指责为违法.其合法性取决于开放区块是否位于中越争议海域及是否违反共同开发原则.越对其合法性产生争议有四点原因: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法律性质不明;共同开发原则陷入现实和理论困境;“公告”的后续行为未定;越南缺乏政治合作的需求和意愿.因此,明确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宣布南沙领海基线,完成南沙海洋划界,是解决南沙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的根本.在此之前,中国应当完善共同开发政策,综合运用外交、法律甚至军事手段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日间钓鱼岛主权争议的态势和研究讨论,国内外都陷入了就钓鱼岛而论钓鱼岛的狭隘路径;目前,1945年《波茨坦公告》是一项仍然具有法律拘束力、构成战后国际政治和法律秩序根基的国际条约,而且任何国家都不能、不愿或者不敢对之予以否认;只有坚持以该公告为依据,以日本的主权范围目前在国际法上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这四座岛屿为切入点,着眼于大局,制定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全面对日策略,才能占据主动地位和优势,从而促进更有效地解决包括钓鱼岛主权问题在内的中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与日本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领土主权的争端中,国家的统治行为在国际法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控制原则就是在国际法院难以判定领土主权的合法归属时应用的一项规则,此规则将主权赋予统治相对更为有力的一方。有效控制原则与国际法其他有关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有着不同的内涵,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认识有效控制原则对认识我国与邻国无人岛屿的领土争端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11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旨在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目前,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协同单位层次低,协同创新水平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2011计划"精神,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中心组成结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参与中心建设,积极提升中心的协同创新效果,提高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厄立特里亚和也门仲裁案是国际常设仲裁法庭继帕尔玛斯岛(Palmas Island)仲裁案之后做出的关于领土主权的又一重要案例,也是仲裁庭审理的涉及亚非国家领土争端的首个案例,同时仲裁结果得到了当事国的接受和遵守,为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心.仲裁庭在该案中对关键日期、历史性权利以及历史性固化理论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也为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产生于国家的出现。人口、领土、主权、政府、经济、军事等 ,都是国家存在的必备要素或必要条件 ,因而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是在国家产生时已经存在的国家安全“源生内容”。后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又逐渐出现了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家安全“派生内容”。  相似文献   

14.
曾岩 《老友》2012,(10):25-25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犯。消息传来,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严厉谴责日本的挑衅行径。连续几天,中国政府、人大、政协和国家各相关部门,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强烈抗议日本无视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院在审理领土争端问题时,往往将关键日期作为裁判案件的根据。我国地域广阔,不乏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其中就包括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问题。近几年我国和南海沿岸国家关于南沙群岛的争议从未间断过,并且这些国家在过去和当下都采取或者试图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图将自己在争端中已获得的利益合法化。因此,本文通过确定我国和这些国家在南沙群岛争端的关键日期,论证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不可争辩的事实,维护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利益。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新时期的扶贫思想、理论和战略,从其内涵特征及工作实践上看,都集中体现了"协作攻关"的特点。"协作攻关"实质是要各参与主体、力量、资源等"协同创新",只有"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协作",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攻关","协同创新"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从我国当前条件来看,将"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精准扶贫"协同创新"实现突破、进行攻关的依托平台,既有基础,也有条件;既具现实性,也具可行性。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平台的精准扶贫"协同创新"具有社会互构的基本条件,可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对精准扶贫"协同创新"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概念和要点,为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出版的《国际研究评论》刊登了美国乔治敦大学鲁道夫·克里斯托弗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的文章。文章以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日益增多的移民跨国流动为背景,对世界贸易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发达工业国家大战略中的主权构成的解析,不仅提供了一个观察主权影响国家管理的视角,还揭示了一个亚概念:社会主权。为了从不断增长的贸易和资本迁移中获取经济利益,国家可以主动地让渡主权;而公众对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后果的关心也表明:相对于形成社会政治共同体而言,他…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重返亚太",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海洋权益已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的领海安全、海上主权争端、海洋通道安全及海洋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影响。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的海洋权益的影响,本文作者提出宏观战略与应对性策略两方面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权利"主张及其"法理依据"驳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 ,涉及到五国六方 ,其中越南和中国对整个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菲律宾对部分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说南沙群岛领土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国际领土主权争端 ,一点也不过分。南沙群岛所蕴藏的丰富石油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使得各争端当事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加之 ,一些大国的插手 ,更增加了争端解决的难度。本文对菲律宾的“权利”主张及“法理依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海洋权益从从长期以来的漠视到如今在国家利益层面上日益凸显,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仅是中国取得海洋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中国解决与和中国存在海洋纠纷、反制美国侵犯中国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法律利器.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合法有理的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搞好国际合作是建设"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体现,有助于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