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都江堰是"以水治水"的成功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体现在治水方面,就是努力探索"以水治水"的方法和途径,力求达到变水害为水利的目的.从传说中的大禹到以后的历代治水专家都为此作出过努力,而都江堰则是"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都江堰利用水的习性和自身能量,成功实现了排洪、灌溉、除沙三大目标,并且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应该建立"都江堰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立"都江堰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2000多年来秉持的独特理念和工程模式,所持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深邃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今人类的深刻启示。都江堰学应当坚持本土文化立场,同时应具有世界文化的博大襟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古蜀文明的解读,至今还为西方史学的阐释体系和话语权所束缚,本土文化立场缺失,本土文化失语,缺乏本土文化自身的学科术语.本文认为以古蜀仙道为核心的仙源文化是蜀人文化想象力的核心,它的神髓在道藏里,它的最高结晶是仙学,故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循着仙化思维.不难找到古蜀文明的本土解读,找到古蜀人精神家园解读的钥匙,不难建立本土特色文化体系,摆脱"文化西来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不一.通过对"天地境界"的解读来认识"天地境界"以及"天地境界"对当代人人生境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是和制汉语词汇,由梁启超首先借用.日人松本君平的<新闻学>是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译著和专著,为不同视角的中国读者所译介,"新闻学"只是 journalism 的一个中文译名,由于业界与学界的共同选择.最终流行开来.journalism 最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译名应为"报学".新闻学是移植之学,作为中国近代新学之一种.它汇入了戊戌至五四的现代知识体系的成立吏.新闻学的移植过程也含有转换的因素,特别是它与政治学的非常关系,使它一开始就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中国新闻学在创立期的学科依附性程度,与当时的先进国家是类似的.受制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如史学传统)与近代的转型压力(启蒙与救亡),新闻学具有中国特色几乎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台湾地区"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论"或"本土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当代台湾社会思潮脉络中,"本土"和"本土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内涵单一的话语,甚至异化成一种封闭、排他和民粹化的政治意识形态.从"本土论"的形成与演变中辨析台湾知识界的分歧,观察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发展与"台湾文学论"话语霸权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台湾知识界对"本土论"的诸种反思、批判与解构.  相似文献   

8.
从"本土资源"到"本土法治"--苏力本土资源理论之学术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力提出的"法治的本土资源"理论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苏力理论的实质不是利用本土资源建设现代法治,而是利用外洋资源建设本土法治.批评苏力理论时不应当抛弃本土资源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德川日本时代的儒家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仪轨束缚后,全面继受朱子《家礼》并积极倡导先王礼制中的"古义"思想,将死生观建立在《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受容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为使儒家生命礼仪进一步本土化,并论证德川时代家礼与中国"先王道统"一脉相承的合法性,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学派知识人主张跳出宋儒"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观,从"道者统名"的角度重新理解"先王之道"与家礼中"孝弟之道"的关系,并试图在批判宋儒礼学的基础上证明华夏儒学道统的"日本化".古学派通过对家礼思想的本土改造,其本质是要在东亚儒学世界的彼此对视中重新界定"华夷观",对"他者"文化解构的同时彰显"自文化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涌现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潮,一为玄学的开创与兴起,一为佛学的传入与流行.王弼建立了以"无'为本的玄学体系.僧肇则开创了中国化的般若学,建立了以"空"为本的般若学体系.本文主要从"无"和"空"作为本体意义的内涵上进行了分析比较,兼论其诠释方法以及两者对人生的关照.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是一部关于都江堰的重要资料集。它可以帮助人们系统科学地了解都江堰的历史,了解都江堰走向现代化治理的历程,了解都江堰走向新生的奋斗经历。《近代卷》是一部都江堰研究者值得一读、值得珍藏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自创建以来,一直坚持着岁修制度。历代治水专家指导岁修,体现出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深淘滩、低作堰”,使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循环;筑堰原料就地取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采取植树种荆保护堤岸、制订法规保护河道等方面。都江堰岁修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使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环境,这是它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出土的《监北江堋守史碑》记载:公元198年冬,新任蜀郡太守高躬安排冬修,由都水掾史"任锸"和"履历平司",两个守史现场主持,十日完成。可见当时都江堰习称"北江堋",且有基层专管干部"堋吏"。此碑与众多石像原在庙中,可能910年8月(五代前蜀时)大洪水将其冲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就都江堰创建史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以开明决玉垒山说占上峰而宣告结束。二十多年过去了,成都平原上一大批古蜀文化遗址的被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开明决玉垒山说产生怀疑,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探讨都江堰宝瓶口的开凿年代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0多年来都江堰地区留存了大量的与李冰相关的石刻碑记。从其内容上来看,有的是人们对李冰治水功绩的缅怀;有的是人们对历代治水方略的总结归纳;还有的是时人对修缮都江堰工程及庙宇的记录。碑记的作者群体以历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官员为主,涵盖了文人墨客、普通群众等社会阶层。国家政权的推崇、民间对李冰的崇拜以及文人墨客的喜好等共同促进了与李冰相关碑记在都江堰地区的广泛流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传世文献、近年出土的考古资料和都江堰本身的工程模式、建堰材料推知,都江堰的岁修应于建堰之初即已经起源,至迟在汉代即基本形成。都江堰从古至今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拥有一整套一以贯之、日臻完善、博大精深、充满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岁修制度。古代都江堰的岁修制度包括科学合理的岁修准则、约定成俗的岁修时序、沿革成制的工役组织、多源多样的经费渠道,充分反映都江堰不仅在工程模式、水文明理念等方面堪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而且在组织、制度层面同样为世界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一种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弹性学习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文章浅析了弹性学习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讨论了目前高等学校在弹性学习方面的探索和所受到的羁绊,提出了试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利工程伦理就是利用水利工程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西方现代水利工程伦理是一种征服式的治水理念,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创造了极具效率的内部民主式社会伦理制度。传统都江堰工程中体现的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生态伦理文化;但是过去的长期封建专制使其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梳理并弘扬都江堰工程中的优秀伦理价值,吸收西方先进的社会伦理制度,就可以做到取长补短,产生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