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评价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甲酯和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乙二醇单酯(代号EQ-M)与普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协同效应,考察了复配比例对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Q-M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当EQ-M与SDBS的比例为1:1时,二者的协调效应最强:EQ16-CH3与SDBS复配体系的cm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EQ16-OH与SDBS复配后cmc降低了2个数量级;γcmc也有略有下降.结果还表明,头基的结构对协同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含有极性头基(羟基)的EQ16-OH与SDBS的协同效应更强,可能的原因是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导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更加紧密的排列.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在磷酸介质,95℃恒温水浴中,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和3种普通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的增敏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干扰离子对吸光度的影响等,建立了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存在下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铜(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1检出限为0.895μg/L,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用该方法测出市售板蓝根中铜(Ⅱ)的含量为1.325 8mg/g,加标回收率为94.79%-97.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6-二(α-十四烷基吡啶)己烷(代号:BTP),其化学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MS证实.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Tafel),交流阻抗法(EIS)测试了BTP在30℃,5M盐酸中对A3钢的缓2蚀性能.结果表明BTP对A3钢是一种良好的酸缓蚀剂;当浓度达到75mg/L时,缓蚀率达到98%;Tafel极化结果表明BTP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ΔG0ads=-21.26 kJ mol-1表明BTP在A3钢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符合Langmuir吸附.  相似文献   

4.
以三氯氧磷、1,3-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制备磷酸盐型双子(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HNMR证实,同时对其溶液表/界面活性和土壤重金属离子去除进行初步研究。表界面活性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CMC为0. 002 5 mmol/L,γCMC为24. 3 m N/m,当浓度为1 mmol/L时,最低界面张力为0. 85 m N/m。土壤重金属去除研究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对Pb2+和Cr3+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与清水相比分别提高了31倍和7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丙烯基十二烷基溴化胺(ADDB)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子聚集体的大小和形貌变化.当ADDB浓度为10m mol/L、温度25℃下时,分子聚集体以囊泡和少量短棒状胶束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大到50m mol/L时,分子聚集体主要以囊泡形式存在;当浓度高达100m mol/L时,囊泡全部转化为长棒状胶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DDB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聚集体的形貌影响很大,这一结果为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实现调控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以十二醇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十二烷基-2-羟乙基亚砜,并研究了溶剂、温度、时间、催化剂及氧化剂对各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条件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BS 和NPSS–10 与Na+ 和Ca2+ 的静电作用机理:(1)SDBS 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Na+ 作用较弱,Na+ 与胶束中的阴离子头基形成了离子对,屏蔽了离子头基的静电排斥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的极性,活性剂分子排列更加紧密。(2)NPSS–10 浓度大于cmc 时与Na+ 的作用较强,水化的氧乙烯基高温下部分失水和Na+ 与胶束中的阴离子头基形成了离子对的共同作用促使表面活性剂的极性降低,抗盐性能增加。(3)在Ca2+ 浓度较低时,SDBS 与钙离子没有相互作用,无沉淀产生,原因是生成的烷基磺酸钙盐有一定的溶解度;在Ca2+ 浓度较高时,SDBS 与Ca2+ 有强相互作用,电极电位发生显著变化,产生烷基磺酸钙盐沉淀。(4)在低浓度Ca2+ 溶液中,NPSS–10 与Ca2+ 有较强的作用,无沉淀产生,NPSS–10 中的氧乙烯基团与Ca2+ 形成络合物。在高浓度Ca2+ 溶液中,NPSS–10 与Ca2+ 没有作用,这是因为NPSS–10 在高Ca2+ 溶液中的极性减弱,再加上空间效应,使得磺酸基头与Ca2+ 的相互作用减小,形成离子对的能力减弱,避免了Ca2+ 与磺酸基头的作用产生沉淀,从而使它具有很强的抗Ca2+ 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导率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烷基-α,ω-双(二甲基酰氧乙基溴化铵)(Ⅱ-12-s)酯基G em in 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其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8~318 K,临界胶团浓度(CM 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分别为2.51×10-6~4.24×10-6m o l/L和32.9~34.2 mN/m,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自由能分别为-68.78~-77.20kJ/m o l和-40.91~-49.80 kJ/m o l,Ⅱ-12-s在溶液、表面吸附及形成胶团过程中均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CTAB/脂肪醇/正戊烷/水体系中的微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脂肪醇/C5H12/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助表面活性剂(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混合体系微乳化作用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当Km=1时,混合体系形成的微乳区最大.醇的链长是影响微乳区大小的另一个因素,所研究的3种醇中,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所形成的微乳状液含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双子表面活性剂( Gemini surfactant) 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因而抑制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与一般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利用叔胺的烷基化和多异氰酸酯与含活泼氢物质的质子转移反应合成一种新型Gemini 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测定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结构独特,临界胶团浓度略低于离子头基联接相同碳原子数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活性,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