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原理”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运用党的光辉历史铸魂育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是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教育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好“原理”课和阐释好“三个为什么”的客观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需要在坚持思想引领、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基本原则,坚持研读吃透教材、避免错误倾向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自信、展现昂扬豪迈精神风貌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制度规划的多重维度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有利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进高校思政课的社会认同。它是一定教育主体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管理提质增效,从而高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性工程,内蕴理论规划与实际操作、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整体推进与局部推进之辩证关系。为了有力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政课需遵循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领导与“八个统一”原则,制定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期待为起点与归宿、以高校思政课高质量改革创新模式为主体内容、以高质量的高校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为基础支撑的策略,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功能是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且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根据结果的好坏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这一理论可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文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构建,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理论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反思等方面阐述了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校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思政课教学目的一致性表明,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具有优越的先决条件和可靠的政治保证。进一步研究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努力繁荣高校廉政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质量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命线,是理论育人的关键点.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的课堂建设环节,迄今尚未引起各方面足够关注.没有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绝不会有一流的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而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不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必须要有一个扎扎实实建设过程.建设的逻辑必须是以高度的认识为前提,以主要原则为指导,以基本的实施方案作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探索"精准供给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考核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特征和规律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的塑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系统梳理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历史演进,从政治引导形象、理论阐释形象、铸魂育人形象、系统科学形象、开放包容形象五个方面科学把握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的核心内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基本遵循进行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融合发展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两者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将思政课教学融入社团建设具有缓解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压力、为社团建设提供价值引领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显著优势。因此,应创新以思政课教学为主、社团发展为辅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增设思政理论类社团、鼓励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倡导思政教师走进社团,开设专题讲座、鼓励大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宣讲理论知识等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泽雄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04-108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理论分歧;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还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三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善。因此,以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为前提,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状为基础,以构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及"监管与保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途径,可以为解决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实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生态的不适应,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引导人们从系统、整体、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认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具体路径:(1)架构教育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生态链,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2)架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链,发挥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以促进二者的互动,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所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对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虚拟实践这一新型实践形式走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并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鲜明的时代特色。网络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主要途径是开展网络搜集教学,积极参加网络调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探索网络现实问题。网络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价值意义在于网络虚拟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对网络虚拟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5.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保证课程质量是前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中,通过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同等重要的理念;切实深化课内教学改革、搭建多方位课外教学平台、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实践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已经逐渐形成并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互联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生变革,使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开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 性,必须融合互联网思维,挖掘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需要立足互联网“平等、开 放、创新、共享、协作”的特征,开展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增强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利 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共赢性,增强实践教学的创造性。这对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变革,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有效结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内涵,分析了实效性的标准,并阐述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的作用和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两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践教育,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