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殖民地群族的价值观"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殖民地群族形象,从而彰显了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本文从这三个维度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提出后殖民主义翻译语境下的翻译标准已转向了翻译的伦理。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的权力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译论突破了传统的纯语言转换之文本中心主义,更加关注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隐匿在译本背后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不对称的权力差异成为后殖民译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数量、写作和文本选择等方面影响着后殖民文本的翻译.基于此,在历史与比较的分析方法上,强势文化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归化为主,弱势文化解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异化为主,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杂合策略,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不断提高本族文化机体的适应性,对本族文本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日益频繁,以强势国家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对以弱势国家为代表的弱势文化的文化霸权日益凸显,这种文化霸权破坏了文化交流的平衡,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这样一种严峻的形势下,有必要构建和谐翻译生态观,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和谐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翻译研究的根本理论对等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多层次对等理论在全面关照语言本体层面对等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倡导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文化功能的等值,反映了后殖民理论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主张平等对话的思想,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的深化。中国译学从中可以得到极好的启示,即加强汉外翻译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提升译者身份和译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文化日益融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信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翻译的过程定义为模因变体的过程,将目的语模因定义为"变体模因",通过分析得出"变体模因"也存在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并对"变体模因"中的强势模因给予全新的定义。然后,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角度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经过大量例证分析得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通过异化得到的"变体模因"为强势模因则首先考虑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如果为弱势模因则要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归纳起来有:先天弱势的生理构成弱势的群体,弱势的职业选择演变成弱势的群体,地域、族别上的弱势客观积淀成历史上的弱势群体,后天行为造就了后天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他者”是后现代翻译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文化翻译观、后殖民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都对“他者”进行过不同的阐释。文化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后殖民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弱势东方;而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女性自身。列举并评析几种代表性的“他者”论述,藉以透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过程,这对于当前语境下如何正确对待“他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宏大叙事是当下社会科学领域内中国朝鲜族研究的主要特点.文章在对中国西南非汉族群与韩国人类学民族志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朝鲜族缺乏人类学民族志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进一步的认为可以在区域社会的视角内,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以及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开展相关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的关照下,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均反映了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即弱势的被殖民文化在面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时,由于相对权力地位的落差而寻求恢复自我的话语权,并通过权力运作策略向中心趋近。因此,二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主体,在寻求话语权这一本质上存在着统一性,其间的差异只是复杂和程度的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在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由于权力差异的存在,翻译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强势文化与受统治的弱势文化间斗争的语域场。在此过程中,强势文化中的译者依据他们的主流诗学对弱势文化中的文本肆意地篡改、删节甚至添加,以此构塑其心目中东方的"他者"形象,并通过强势文化主流表征系统中的思想观念将其复制和流通,由此,弱势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受到不公正的"他者化表征"。这种"他者化表征"在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表现形态为文本选择、翻译取向以及为翻译而写作,在林语堂译和雪莉.布莱克(Sh irley M.B lack)翻译的《浮生六记》两译本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故此,处于非支配表征系统中的译者,为维护本族文化,应进行必要的"自我表征",即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彪炳文化差异,构建更理想的自身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