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明阳 《社科纵横》2007,22(7):161-162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最活跃的元素和基本的单位,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诗歌的"不可译性"。英汉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形象、生动、准确地把握意象转换。本文试从英汉诗歌意象转换的关键环节即原作意象解读入手,对诗歌互译中的意象解读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诗歌倡导回归语言,这没有改变诗歌的意象艺术之本质.隐喻是意象中的重要因素,在语言学层面上,“拒绝隐喻”是不可能的,其实质是反对被滥用了的作为修辞格的隐喻,而向语言本性中的隐喻回归.隐喻的古今差异对应于意象的古今差异,在符号学描述中,这一差异体现为语象与意象,此区分源自符号化对象的质的差别,语象形成于语言的再度符号化,意象则形成于事物或情境在语言作用下的符号化过程.语象的图式是经过元语言层的含蓄意指,当代诗歌的意象一般与语象相伴而生,成为语象化了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4,(10):143-146
比喻是意象营构中意象功能最强的言语策略。比喻的意象化是通过强化能指优势的言语策略来实现的。比喻的意象认知功能的前提,就是意象性喻体与本体所具有的同构关系。喻体借助于自身与本体的同构关系反映事物本质或特征,从而能在思维中取得与概念相对等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9):101-104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英文诗歌和诗歌隐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隐喻的重要载体,为我们分析隐喻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人们普遍认为,诗歌隐喻比日常隐喻更具有审美性、新奇性、趣味性和神秘性。诗歌隐喻的解释是一种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激活、联想、抑制、推理等方式来理解诗歌隐喻。读者在语言语境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混合、映射、框架和其他认知操作的过程,最终成功地获得隐喻意义,理解英文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高明阳 《社科纵横》2008,23(11):105-107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意象分类是意象解读和翻译的依据,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古典汉诗的意象分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司俊琴 《社科纵横》2006,21(7):164-165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别雷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为同时代人,别雷诗歌中的象征意象与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中的象征意象都体现了时代赋予的孤独与绝望,但是基于东西方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文化底蕴,他们诗歌中的意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个性。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大西 《创新》2016,(6):123-128
海子是一位擅长用女性意象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诗人。神,无法圆满的爱恋,指引幸福的灯,错过的雨等,是海子诗歌女性意象最突出的寓意指向。这些寓意指向既包含海子对女性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也折射出海子对情感生活的渴望与迷茫,因而也成为人们深入了解海子及其诗歌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
左翼诗歌在表达政治主题的过程中,也同时受到政治的反向修辞,二者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左翼诗歌中的身体意象,从个人化走向公共化,身体转变为革命的武器,左翼诗歌笔下的伤亡意象超越了可怖和可悲,被革命意志改造为可敬;自然意象与时代情绪紧密相连,与社会人生密切相关,从而呈现出事象特征,同时自然意象也被赋予政治寓意;在左翼诗歌对苦难意象的集中书写中,营造出一种暗黑的意境体验,但左翼诗歌中的战斗意象更为突出,而且往往跟苦难意象组合在一起,左翼诗歌在时间线和逻辑链上将各种意象有序安置,从而营造出革命必胜的前景,带来不同于传统诗歌和早期新诗的光明意境体验。从左翼诗歌意象和政治之间的修辞关系着眼,可以成为观察新诗文体生成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0.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0,16(4):67-70
齐梁时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浅易轻绮的诗歌意象,它们情感体验模式化,语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动态表象与静态表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张力,呈现出形式圆熟,内涵单薄平面的审美特征。与此相对的则是以颜延之等为代表的锻造雕镂的“讹而新”的意象,它们是在奇峭的语言形式中创造的多侧面的感觉复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组合核裂变中生发的无穷审美意味,以适度反自然、反常规的语式表达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意象获得立体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12.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双肩挑"管理模式虽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管理效能,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不足之处开始凸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理顺教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推动人才评价体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双肩挑"向"一肩挑"的转变,是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副词"又"的语气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又"的用法很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加强反问"、"加强否定"、"表示转折"这三种语气用法可以作统一的描写,即突出对立关系,又使结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9.
董淑华 《学术交流》2006,(9):149-151
“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寡人”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并不是一个自谦的词,而是一个能够标明诸侯的等级和特定身份即他的“嫡正”身份的一个词。也不含有“少德”之意,“少德”之意的注疏,是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后,一些儒学大师以“温良恭俭让”为思维准则,主观臆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创作的要求,反映诗人的独特心理体验.语句的"重复"和意象的"勾连"是组诗语体风格的重要特征,它对增强节律、充分抒情,有序铺陈、推衍叙事,逻辑性地表达情感诉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产生特殊魅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