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 区别词是指“大型、彩色、初级、慢性、男、女、金、银”一类词。区别词的提出是在六十年代。朱德熙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这门课程时,就谈到了区别词。之后,在这本讲义基础上编成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一书中,又多次论及到区别词(P.40、41、52、53、54)。吕叔湘1965年提出了“非谓形容词”,与朱德熙所说的区别词相同。  相似文献   

2.
英语词语搭配(Collocation)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习惯上的搭配用法。如:“看电视节目”是用“watch TV programme”而不用“see TVprogramme”;“回答问题”用“answer a question”,不用“answer a problem”。词语搭配与语法结构有密切联系(Chomsky,1957),动词常与副词搭配,名词常与形容词搭配,介词常与名词搭  相似文献   

3.
区别词中的动语素也有动词一样的原型结构,用动词原型结构来分析区别词,可以掌握区别词所修饰词语的规律。区别词中的动语素需要指派其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论元)到一定的句法位置上去,且每个位置只能指派一个名词性成分,每一个名词性成分只能占据一个位置。即区别词中的组成成分与其修饰语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论元互补的特点。这反映了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对语言教学与学习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湘方言“打”类词语数量众多,有的不见或少见于其他方言区,独具特色。在特定的搭配中,“打”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意义。“打”类词语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旧词语已经消失,有些词语意义发生了变化,有些词语形式发生了变化。湘语“打”类词语的演变规律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超常搭配在特殊语境中的修辞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学里的所谓“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索绪尔说过:“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词语必须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清晰的意思。这种组合要求所用词语的词性正确、前后词语意义相配合、色彩相协调,即搭配得当。搭配得当是人们组词成句以传递清晰的语义信息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语法规则之一。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就会犯搭配不当的语病,从而影响语义的传递。例如: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惟一"是一个区别词,其用法并不具有单一性,有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一般情况下,"惟一"与"-X"搭配使用,不合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7.
吴简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可分为六个方面:系统内部词语分布不平衡;部分词语后世消失;袭古基式词语与新生变式词语共存;语义标记和从他称的方式与基式词语构成变式词语;通过添加语义标记“男”、“女”的方式区分平辈和晚辈的性别;平辈和晚辈、直系和旁系各自排行的区分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体名词和“上”、“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基本上是对称和整齐的。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与一些同类词语的搭配中,方位词常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所谓不对称,主要是指词义相对的词语并不具有相对称的形式.如“上”和“下”的不对称。本文考察方位词“上、下”在与有关身体部位名词搭配时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特点,分析这些现象的视点、论域与参考点。  相似文献   

9.
小议俄语重音(名词部分)张晓云重音是词语的灵魂。对于俄语单词来说,重音更有其独特的功能:1、区别词汇意义。即两个书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因为其重音位置不同,词汇意义则完全不同。例如:意思则是“面粉”,。意思则是“痛苦”;2、区别词类。区别一个单词是属于哪...  相似文献   

10.
说"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是当代粤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构成的词语极具方言特色,在粤语区书面语和言语交际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爆”在当代使用情况的跟踪考察,结合广州方言文献资料进行参证分析,结果表明:“爆”的意义和用法在当代广州方言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构成的方言新词语有些还进入了普通话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除了在句法结构上要符合组合原则外,重要的是要受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制约。言语交际中有这么一种特殊现象,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12.
“全速、高速、公然、全能、稳步、大力”这类一般只能作状语修饰一部分动词(主要是表动作变化的动态动词)、表示情态方式或状况的词称为方式词。方式词和副词、形容词、区别词在语法功能上有本质区别;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方式词和区别词是处于一个层级上的,即加词层级,它们在分布上有互补关系,从本质上说,它们都属于单功能的实加词。  相似文献   

13.
所谓“搭配”指语言当中某些词经常连在一起用,如英语当中black可以和tea连用,汉语当中“红”可以和“茶”连用,这种组合有语法上“类”的配合(参见邢公畹《词语搭配问题是不是语法问题》),也有语义上的默契,还可以是习惯用法。比如“喝”能和“水”搭配,符合语法的类,“喝”要求名词性宾语;同时也满足了语义的要求,“喝”要求流体食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说"小资"     
“小资”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时尚词语。我们认为,它是“小资产阶级”一词的缩略形式,并且缩略以后,在词汇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词汇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根源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其语法功能的扩大,则有其语义基础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也是由于其进入了“很X”结构槽。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than”与其他词语搭配关系纷繁复杂,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这往往给我们带来阅读和翻译上 的语义误解;而对“than”与其他词语构成的结构加以探讨,能帮助读者减少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与词类的搭配相当自由。“动 个 ……”中“个”后面的成分既可能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也可能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还可能是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如果“个”后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大家一致同意“个”为量词,这时的“个”与其他位置上的“个”无异。可是,如果“个”后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人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作者用普通话、方言和古语相结合、印证的办法,得出“动 个 ……”中“个”后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个”都是量词,同时也指出这一位置上的“个”在表意上有别于其他位置上的“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语言的诊断,以一组近义词动词短语“引起”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语义韵视角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语搭配方面的正误。并根据语义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国学习者有关搭配序列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20.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