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俄汉民族服饰上黑、白两个色彩不同的文化表征源于俄汉文化中不同的色彩观。对黑、白二色的崇尚或否定,反映了俄、汉民族对于同一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和文化认知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通过对俄汉服饰上黑、白二色不同的文化表征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俄汉民族服饰色彩上的个性特点,展现汉俄民族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服饰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色彩运用可谓是莫言小说创作中的一大亮点,丰富的色彩意象和色彩语词创造出一个斑斓的文学世界。小说文本中的现象表征是有因可寻的,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与其独特色彩观不无关系。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气质使莫言在大自然中获得了比常人更敏感的色彩感受,饥饿贫困的灰色童年经历使他更加渴望鲜艳明朗的色彩,对色彩的敏感与偏爱在多维文化及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形成了莫言独特的色彩观,并以文学语言形式呈现在小说文本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象征色彩与西方宗教象征色彩,中国表现性色彩和西方的再现性色彩,论述了中西方近现代个性色彩的自觉交融,探讨了中西方色彩艺术感知的异同以及艺术带给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共通性。文章目的是通过对色彩本质不断发展的对照,探求如何通过对画面色彩的合理搭配而昭示出色彩之美,激励当代艺术家实现更具创造性的色彩艺术。  相似文献   

4.
作者长年从事中国画创作 ,在近三年学习油画艺术的过程中 ,对中西绘画的色彩观念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 ,认为作为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艺术样式 ,中国画与油画在绘画色彩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尝试从中西方的艺术史、色彩理论、艺术手段、用色原则等角度来论述中西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审美文化的演变进程中,中西方艺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美内涵的不同上。在色彩方面,西方的色彩理论体系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形成的,而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形成则根源于社会伦理的规范,是一种象征性的"正色"色彩观念,在艺术实践中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审美实践标准,体现了等级社会的权力失衡。因此,本文溯本清源,剖析传统色彩观的美学意义,希望对重新认识、传承和发扬传统色彩观的审美价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英文大量表示色彩的词汇除基本义之外,还有不少言外因素,由此带来的引伸义折射出的东西方色彩观的异同点。了解这些,有助于两种语言的互译。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色彩艺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色彩艺术体系,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本文以西方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来系统认知和分析西方色彩艺术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以期为现代艺术流派在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野兽派画家在画面上平涂出纯粹、炽热、尖锐、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构成与装饰意味;将色彩与色彩的再现功能分离开来,强调色彩本身的价值与画家自身的主观感受。画面中色彩面积、比例、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的简约构成,以及由于作者在组织艺术形象时对现实物象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所体现出的装饰特征,使野兽派作品借助色彩而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野兽派在色彩方面的探索大大超越了前人,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并直接影响了西方画坛诸现代流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蒂斯的色彩观的形成过程及其色彩艺术风格的分析,从深层次之中分析了这位画家以及以马蒂斯为领袖人物的野兽派,对色彩自我表现力的控制背后所追求的最高艺术理念———平衡、秩序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婚服是婚礼中的重要元素。在传统的婚服中,人们对服饰色彩有特殊的要求,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禁忌。婚服的色彩与历朝政治、经济、风俗习惯、阶级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代"纯衣纁袡"、唐代"红男绿女"、明代"凤冠霞帔"、民国"粉色旗袍"是其中富有特色的几个阶段。婚服色彩的嬗变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封建等级制度、天人合一的国家观以及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