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转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在语法结构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动词结构中价的扩展与压缩、名词向动词的转换以及成分扩充等语法现象借助转喻成为语言现实。这类语法现象可以通过基于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相关激活操作得到解释,激活操作的成功进行取决于能否在类属认知模型中建立转喻联系。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结构的转喻理据为进一步揭示一般思维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理论视作格结构为部分动词的句法特征。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行为链模式,对作格结构的认知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说明,作格结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真实世界各场景不同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为另一概念提供认知操作过程。高层转喻直接利用类属认知模式映射而影响语言结构。高层情景转喻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高层命题转喻对语法结构产生影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是语法转喻。通过对谓词、价扩展与压缩、间接言语行为及What构式的转喻解释等方面的讨论来分析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从认知视域而言,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转喻。委婉语的转喻认知理据是以邻近性为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进行认知操作并具有凸显性和隐藏性。委婉语转喻生成机制包括语音语调转喻、词汇转喻、语法转喻、语用转喻以及非言语手段与言语手段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7.
选取英语中表量结构的基本形式"a(n)N1 of N2"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探析N1量词 、N1名词和N1动词分别与无界性的语义焦点N2的组合机制.研究发现,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通常有四种方式,即N1量词与N2之间的转喻映射 、N1量词的搭配原型(N2′)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 、N1名词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 、N1动词与N2之间的概念整合.其中转喻映射形成的表量结构可视为原型,其他三种类型是在原型表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或概念整合依次拓展而成.这说明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是在多种认知操作下进行的一种渐变的 、有梯度的过程,不同类型的表量结构之间存在着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中动句式。本文对英汉语中动结构进行了结构、句法特征、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并从中动结构形成的动因及途径两方面,对其认知理据展开了分析,试图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英汉中动结构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性,这与它们相似的认知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它们的差异性是由英汉中动结构语法化的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拟人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文学作品中的拟人为语料,基于语言运用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构建拟人生成意识双重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心智哲学视角阐释拟人生成.拟人生成离不开意识双重结构和主体的意向性,意识双重结构是拟人生成的重要理据,主体的意向性主导拟人生成的整个过程.语言表达生成可以通过意识双重结构得到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转喻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高层命题转喻对语法结构产生影响,高层情景转喻产生间接言语行为。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背后不同性质的转喻机制本质上都属于认可操作现象,认可操作在图式化连续体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可以分别产生语法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不同语言现象。用认可操作统一解释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言学试图为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出发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吃食堂”与语法转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由动宾结构“吃食堂”中的宾语成分“食堂”的语义类型的分析入手 ,着重论述了“语法转喻”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并对相关的句法现象有所涉及。作者认为 ,“吃食堂”其实是一种转喻说法。而一种转喻说法一旦形成 ,就应当按照转指物也即“目标物”的性质确定语言成分的语义类型。因此 ,“吃食堂”中的“食堂”并非处所或其他语义类型的宾语 ,而是受事宾语。“吃食堂”之类的说法能够成立 ,主要是认知因素在起作用 ,对此类结构的构造特点及生成理据作出说明 ,是不能将认知因素摒弃在外的。  相似文献   

13.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传统对比较结构的诠释主要基于其表层特征、从形式着手,对其内部的认知机制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心理空间"的角度,对英语中比较级句型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一结构背后的认知理据。同时,作者对英语比较级的同义反复句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从认知原则上排除此类句子产生的可能性。试图对生成语法(深层结构)和系统功能语法等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做一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作格"这种被称为格的一种语法现象Dik的功能语法和Hai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有不同的诠释.通过比较两位语言学家的作格观,发现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作格分析对话语分析更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作格分析与及物性分析,得到了作格现象在及物性动词系统上的分布,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双宾和与格结构存在相互转换关系。这种相互转换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存在缺陷。进入双宾和与格结构的主动词包含复合语义和两种意象图示。一种语义或意象图示的受抑制,是导致两结构在结构推导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也能在句法层面求得解释并形成句式语义的差异。另外,传统生成语法对于两结构的描写不能反映这种认知语义差异,以VP-shell结构来描写与格结构而以层级化的V结构来描写双宾结构,能够很好地体现两者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动结构由于其复杂的句法语义因素一直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动结构形式主动,意义被动,用来表达一种性状特征。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思维来分析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过程,加深对中动语义概念的理解,也为今后中动结构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论元构架的视角,基于论元构架特有的认知优点,如完型整体性、形义配对及隐喻延伸性等,分析了英汉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了中动结构主语、动词和附属语选择限制的认知理据,使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运作机制与"认知域"这一概念密不可分。基于认知域的转喻研究视角多元,包括上位域观、矩阵域观和域激活观等。近年来,语法转喻开始受到学界关注。转喻可为某些语法现象的成立提供认知动因,例如英语即时性动词表达延续性意义就是基于事件转喻的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