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三是家庭教育及个人素质的影响。高校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和制度创新两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校园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人类学“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这一经典的社会形态划分,可以对应将诚信类型化为“伦理型诚信”与“法理型诚信”.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诚信危机,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构成了我国社会的诚信危机的深层土壤,而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制度缺位,则是产生诚信危机的关键因素.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治在诚信重建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法理型诚信”作为当代中国重建诚信的方向,努力建设法治型的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诚信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入WTO,国际社会呼唤诚信中国,而诚信中国需要各级政府率先垂范.因此,塑造政府诚信迫在眉睫.就政府诚信危机的表现,阐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有着重要的涵义和作用,先哲们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通过思想教育树立诚信光荣的价值观;用法律法规强化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党员干部的表率性。总之,在现代社会诚信危机的情况下,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工程,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只有切实抓好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才能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搭建好稳固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范畴,是一种人格、制度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人们安身立业之本,是市场经济基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塑诚信,建设诚信社会,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诚信功能,体现个人社会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合理实现利益均衡,不断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诚信立法,规范诚信法制社会,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激励,鼓励守信,惩罚失信,规范取信,给诚信以法律的定位.以德养诚,依法护信,德法相济,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单纯是一个市场经济运作的客观失范过程,更让人深省的是一种人为的道德缺失的行为结果.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就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为此,发展经济必须坚持正义性,没有正义就没有善,坚持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普世性原则;发展经济必须坚持民利规范,没有民利就没有民生,坚持民利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发展经济必须坚持诚信原则,没有诚信就没有责任,坚持诚信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济南,作为孔孟之乡、齐鲁大地的首府,有着悠久的诚信历史和丰厚的诚信资源。守望诚信,使济南文明拥有了相对和谐的人文生态。但是,自20世纪末期开始,诚信在我市遭遇了空前的尴尬。上至政府层面的诚信,中至银行和企业等系统的诚信,下至个人诚信,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诚信危机。诚信危机又导致了人文生态的失衡,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果以诚信度划分社会类型,那么,可将社会分为高诚信度社会、中诚信度社会和低诚信度社会。与此相适应的三种发展状态是和谐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这就是我的以诚信度为标准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类型的划分理论。回归诚信,是济南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证券市场的生命线,是证券市场健全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讲,证券市场就是一个信用市场,证券市场经营、监管的都是信用,诚信品质愈显重要,加强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诸多不诚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推进诚信尽责教育,帮助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树立诚信意识,完善公司体制,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完整、连续的诚信评价记录,将集体诚信与个人诚信结合起来,加强个人的诚信建设,严格执法,严历打击不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存在着诚信危机,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坚持制度环境他律与教育活动自律相结合,既要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监督制度,创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更要加强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把外在的他律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诚信要求,从而产生自觉的诚信行为,形成巩固、长久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11.
商业诚信是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诚信危机要求各经济主体作出系统反思。商业诚信是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和稳定市场秩序的必要支撑,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绩效。商业社会诚信伦理形成的内在机制是:以诚达信、以信生利、以利养义,这个过程合动机与目的于一、合个体绩效和社会绩效于一,最重要的是最终能够由外而内地形成一种持续稳定的道德规范。商业诚信伦理的构建可从三方面着力:制度保障、伦理教育和监督、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和改善政府形象;有利于民众认同政府的危机治理政策;有利于民众参与危机治理。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处理方式失当;危机处理机构不健全;漠视民众的生命安全。在公共危机治理中重塑政府公信力应从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政府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中种种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目前中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等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当代青年信仰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尽管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信仰仍然是主流,但是也受到了一些冲击,甚至部分青年还产生了信仰危机。究其原因,除社会负因素和学校教育不足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青年个人主导价值观的缺失。促使青年构建科学、积极、健康的主导价值观,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学校和青年个体3个方面分析了培养青年主导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考究,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把握好两个纬度,即外在的社会诚信系统的保障和内在的个体诚信系统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及对社会影响的扩散性等特性,使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模式无力应对其挑战,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下,政府要大力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自身形象,树立社会公信力,通过实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良性互动共同治理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道德滑坡、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矛盾凸显、人们心理安全感下降、各种冲突呈明显增长趋势等构成了当今社会亚稳定主要特征。从制度视角剖析社会亚稳定性状,社会系统内部机制失灵或缺损是引发社会危机的深层原因。完善制度是预防社会危机、拯救民众信心,走出社会亚稳定、实现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作为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包含了检察机关执法对社会的信用和社会对检察机关执法的信赖这两个核心要素。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受到来自外部及内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外部及内部,从理念到行为,从个体素能和执法机制等多个方面统筹兼顾,齐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激发了社会脆性,扩散了社会怨恨情绪,也损伤了政府公信力,侵蚀着社会法治力量。而对此类事件的处置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意沟通渠道不畅通、对社会舆情动态掌握不足等弊端。因而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国家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扩大农民工权利,改变他们的城市融入非适应状况,来消除这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危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