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 ,是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本文就翻译技巧中的用词和译句来重点分析如何能正确的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2.
两点刍议     
<正> “翻译”用法异议“翻译”一词出于隋唐时代。《隋书·经籍志》载“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本是指把印度的佛经翻译成汉语。这就是“翻译”一词的本义。后来引申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所谓“一种语言文字”与“另一种语言文字”很显然是指截然不同的两个语种、两种文字。然而我们今天常把用古代汉民族语言表达的作品改成用现代汉民族语言表达,也称为  相似文献   

3.
任何翻译,其本质都是把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而作为读者接触外国文学的主要媒介的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有一个根本区别——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必须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因此,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论证创造性的文学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翻译?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辞海》解释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联大百科全书》解释为: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受到文化语境诸多因素的制约,故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某一具体的词、句放在宏观文化语境意义上去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原作的含义表达出来。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输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深层逻辑语义再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若仅仅是从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就会造成翻译失误。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译者须透过原文的表层逻辑关系,分析原文内在的、隐含的逻辑语义,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深层逻辑关系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翻译定义的首要问题是给何种翻译下定义,若定义项不明确,极易将此"翻译"理解为彼"翻译"。而由于语言形式的误导,"翻译是……"的命题也往往被视为翻译定义。何谓翻译之问题历来争论不休,其原因就在于此。故视角不同,理解各异。翻译实践者眼中的笔译,是译者在特定的情境下动用一切手段,遵循一定原则,试图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重要信息以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一种行为或活动。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提出了便笺翻译中文字使用比较随便,口语化现象比较多。接着列举大量例句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翻译处理方法。该文表明了作者在科技翻译方面的观点:语言文字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在即时科技翻译中,只要译者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并把它流畅地传达出来就算达到了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略论     
什么是翻译?中外语言学家给“翻译”下过不少定义,其基本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阐述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至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某种特定的语言是某种特定文化的产物,如果不了解与某种特定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就很难做好翻译工作。翻译所要面对的是原文,而原文的“意思”可能是直截了当的.也可能是比较含蓄的,甚至是很微妙的;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也可能是相当复杂或涉及较深的专]习知识。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非易事。将“意思”弄准确后还必须用另一种语言加以正确地表达,还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各种文化因素必然体现在语言文字中。翻译的重要目标在于在不影响源语信息表达的基础上,把源语文化介绍到目标语文化中去。现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内含的文化因素,并对语篇翻译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而东西方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在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在翻译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日翻译是我们与日本进行交际活动的手段,大学日语教学则把这种翻译落实到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但要教授日语,更要研究互译的两国语言文字的语法规律和特点,以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诉讼语言文字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语言文字选择权是公民诉讼权利的一种,其并非是实现诉讼的直接的基本权利,而是由直接实现诉讼目的的一些基本权利所派生出来的权利。诉讼语言文字权的保护,不仅具有体现程序公正和保证诉讼权利的价值,而且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诉讼语言文字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诉讼语言文字权的法理依据,进而从建立以当事人直接程序参与为主,提供语言翻译为辅的诉讼语言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务翻译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建立双语诉讼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诉讼语言文字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翻译商标的目的是让目标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产品。商标的翻译不仅是来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文字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从跨文化视角探讨商标翻译,并对商标翻译成功的必要条件、原则和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译已不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文化各有其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所以,在翻译这种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差异。结合异化翻译理论以及对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凸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号召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一切宣传工作者要下苦功学习语言,首先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翻译工作是一种宣传工作,我们翻译专业的学员要做翻译工作,也必须学习群众的语言。毛主席指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不和人民群众接触,不学习群众语言,就做不好翻译工作。我们语文系翻译专业的同学,大部份是少数民族学员,回到民族地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对译工作。因此,在校学习期间不但要把转变自己的思想放在首位,认真改造世界观,还要继续提高本民族语文的水平,而且要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必开的课程。所谓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或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或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思想的外部表现,而思想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今世界,工业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存在不断地丰富和改变,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改变。因而,传统的翻译教学,面临着一个严重的考验和挑战。这种挑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文篇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读者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 ,绝不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有很多学者对中文 (社科类 )学术论文篇名的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 ,这个时期 (1 994年~ 2 0 0 1年 )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诸如题材及体裁单一化、缺乏创新性、理论上无重大突破等缺憾。因此 ,有必要对收集到的 45篇相关论文 ,综述各家之论点 ,为现在及将来的学术论文篇名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民族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思维是全人类的,不同民族存在着共同的思维。无论是白皮肤,黄皮肤,还是黑皮肤,种种情感无不或溢于言表,或诉诸笔端。正因为人类的思维是共通的,才使得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得以借助翻译而相互沟通。诚然,思维的共通也决非一通百通,否则翻译工作只是举手之劳了。每一位翻译工作者想必都明白,他所熟知的两种(或数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词类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  相似文献   

20.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在进行商标及品牌名称的英汉互译时必须讲究适当的方法。本文结合众多中英文商标翻译实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