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以真正民族平等和尊重西藏人民的心情去认识和进行西藏工作,巩固发展西藏民族与祖国其他民族的团结,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经济,重视培养使用西藏民族干部,解决西藏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等,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西藏民族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西藏五十年建设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的领导是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西藏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曾多次到西藏视察指导工作,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0年来,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已达200多亿圆,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实施援藏项目上百项,已有两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干部在西藏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西藏,始终沐浴著党的光辉。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是一个形成、发展、创新与完善的演进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理论的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理论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理论的创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理论的完善,表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贯十分重视我国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他在成功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入蓬勃发展轨道的同时,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成员一起,领导西藏经济建设走上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持续、快速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历史演变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代集体对社会发展的观点有不同的核心内容,具体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和战争年代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温饱型社会阶段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基本小康社会阶段以先进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时民族宗教工作战线进行拨乱反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思想、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和"租让制"原则、毛泽东思想关于对外开放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动力来源等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和创新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西藏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西藏经济基础设施十分落後,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交通、能源等,百业待举。50年後的今天,西藏具备了初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有力支撑著国民经济的发展。 西藏地处世界之巅,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经济建设环境艰苦。西藏和平解放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西藏的建设与发展,技术人员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涌向西藏,重点建设项目星罗棋布。这些项目中,有许多项目都是中国之最,随著一道道难题被攻破,一个个共和国之最也相继诞生,给高原带来新生机与希望。 我国最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符合中国发展的特殊实际,并能在当前的中国实现社会较快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党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艰苦探索。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快速实现工业化入手,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多种探索,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体制,以物质刺激取代精神激励,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这个基础上,第三代领导集体着重从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入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和稳步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农村60年变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亿万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在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这是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上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继续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特别是在农村普遍试行村官直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村民自治,这是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兴农利农强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再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西藏发展问题的关键。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之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兄弟省份的帮助下,西藏自我发展能力逐年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组织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保证、切实有效的援藏机制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概括出来的经典著作。陈云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概念,但“三个代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为我们今天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做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决策思想和工作原则。本文对中央领导集体选择决策目标、科学制定决策及保障决策实施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中总结出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决策中遵循的工作原则、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思想的火花散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住宅问题>、<资本论>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由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度耕犁的角度出发,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当代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城乡统筹理论,是由概念、对立的产生根源、发展动力和实现道路所构成的严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经过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完善,已然成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演进逻辑,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论文选择了党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中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视角来揭示这一演进逻辑,它们是文化发展的宏观战略理念、文化发展战略方针,及对马克思的文化发展最高目标思想,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传承、调整、发展创新,进而揭示出党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内在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造就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即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