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与文化企业重组并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经济产生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文化产业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技术开发的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的保证作用和管理创新的激励作用.对文化产业来说,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通过重组并购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文化企业的重组并购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应以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大力推动文化企业的重组并购,促进文化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引致的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和垄断利润的获得等所形成的平均成本下降区间称之为规模经济效应 ;由并购而获得的发展优势和重组优势称之为控制权效应 ;由并购而引致的产权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称之为制度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和其他企业发展方式都能获得的效应 ;控制权效应是任何条件下企业并购获得的独特效应 ;制度创新效应是由传统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传统市场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双重过渡条件下的国家或地区企业并购特有的效应。中国企业并购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控制权效应 ,而且可以获得制度创新效应。因此 ,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并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并购风起云涌,其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2008年中石化以130亿元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公司.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随着我国企业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针对并购的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态,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全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旅游企业纵向并购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资产专用性。以此为基点确定旅游企业并购的规模边界,交易成本的增加与组织成本增加达到均衡状态下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纵向并购规模。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是并购实现协同效益的根本原因,而据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分析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可确定企业并购的财务边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更好地配置资源,开始不断的并购。但是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高风险经营活动,其中的财务风险成为并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在并购中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调查不够深入或了解不够全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往往构成很大的风险,甚至可以决定企业并购是否顺利。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合理控制并购风险,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企业并购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并购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和提高 ,并从核心竞争力关联效应对并购目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国际并购浪潮兴起的大背景及中国加入WTO迫近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在并购 重组中规模扩张速度加快。本文分析了并购中企业规模扩张存在的某些误区,如规模越 大越经济、快速推行多元化经营等等,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扩张企业规模。然而,与振奋人心的高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并购中的整合。联想集团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失败后,回归PC主业,并购了IBMPC业务部。联想并购整合IBMPC业务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案例,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并购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20世纪全球共经历了5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尤其是发生于20世纪末的国际企业并购,呈现出四大特点,即并购范围空前且规模巨大;跨国和国内兼并活动并行;并购中竞争激烈但友好并购唱主角;国际企业并购主要依赖于股票互换方式。本文在对第5次国际企业并购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初中国企业并购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并购已成为企业优化资本,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最有效的手段。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并购企业,根据高级财务管理及企业税收筹划理论知识,重点研究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文章以企业并购过程为主线,着重分析在并购各环节中的涉税问题,将税收筹划与企业并购过程相结合,系统的分析企业并购各环节的不同筹划方案,并以联想并购IBM为例对企业并购各环节的税收筹划策略加以佐证。最后,分析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防范,以更好地将税收筹划方法运用于企业并购中,使并购的税收理论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并购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分析可知,企业并购可能产生正面效应即交易成本降低,同时亦会产生负面效应即管理成本提高,因此,并购决策者应充分分析并购的正负面效应,合理利用并购创造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特点:并购规模和单项交易数额大,发生频率高;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为主,以股本置换代替货币支付;跨国并购向第三产业集中;跨国并购实施的行为主体发生变化。对跨国并购动因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包括企业价值低估论、速度经济性理论和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等。影响跨国并购行为发生的因素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因素、产业层面的中观因素和企业层面的微观因素。国家层面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率、金融市场、贸易、税收与会计等政策差异等因素。产业层面的中观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壁垒和市场结构等因素。企业层面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资产多样化和分散风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也需不断扩大,因此产生了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是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而对于一项交易来说,其交易费用的高低和其确定性影响决定了交易的效益,因此企业并购的交易费用必然影响并购的效益。从交易费用角度讨论了中国企业并购,并提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论跨国制药企业的并购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制药业的并购数量和规模急剧上升。跨国制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有着规模大、涉及区域广等特点,其主要动因是为了加强研发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本文在分析跨国制药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动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药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制药企业应实行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并购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扩张规模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并购是否有助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并购绩效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上市公司分为并购方与被并购方两组,对并购前后双方经营业绩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创造公司价值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表现在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但由于在战略并购中存在巨大障碍 ,降低了并购的效率。本文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股权分裂导致的并购融资缺陷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工具品种单一 ,投资银行功能尚不健全 ,收购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 ,阐述了企业战略并购的障碍 ,并提出了解决企业并购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的新一轮并购高潮显示出了与历次风潮所不同的特征:并购企业规模巨大,成交金额屡创新高,“强强联姻”成为热点;并购活动涉及行业相对集中,银行业兼并活跃,跨行业、跨国界的并购发展迅速;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重点从全球角度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并购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上,实现技术领域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旅行社企业的并购活动开展得比较晚,但是当前表现很活跃。所采用的模式主要是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国内的旅行社企业受行业发展阶段和自身经营实力的限制,只适合通过横向并购模式从事规模扩张。目标企业估价风险的规避、新型分工体系的建立、品牌扩张和人力资源整合是实施并购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