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限超载现象及其治理是国内外公路运输管理研究的热点。运用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对超限超载行为的产生、恶化及自加强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对超限超载的支撑作用、监管缺失条件下治理者自由裁量权滥用和选择性执法导致的寻租行为,都加强了运输者超限超载的动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治理,不仅要突出对超限超载运输者的治理,也要突出对政府治理行为代理人的治理。提出从超限超载系统的构成入手,从路上治理向源头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转变,从阶段性治理向日常性、程序化治理转变,从以行政手段治理为主向制度化治理转变,最终形成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控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进行了经济机理分析,认为构建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要求政府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通过强制手段约束超限超载行为;另一方面要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三方面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要建立公路货运信息系统以保证产业的网络化运营,以此提高公路货运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惟此才能实现公路超限超载长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旅客出行选择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微观视角分析出行时间价值的内涵:时间、经济和感受,进而结合特定出行主体分析出行时间价值的构成与出行利益的相关性:完全经济相关、完全经济不相关和部分经济相关,并通过出行时间价值和出行利益相关性分析旅客出行选择的机理:依据出行时间价值和出行利益相关性两个因素区分出六种不同旅客群体出行时对运输方式的一般选择。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从道路的公共性,超限超载的外部性,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做出了经济学解释.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运输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制度执行层面考察了超限超载治理活动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5.
实施燃油税对公路超限运输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分析燃油税征收对其发展的影响,并就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分析运输供需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将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重新界定为能被消费者感受到的、以运输过程为主体的、系统描述运输供给品质的指标体系。提出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由可达性、时效性、技术经济保障、经济性以及舒适性5个方面构成,并重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加以量化描述。鉴于运输供给具有鲜明的异质性,提出了区分不同类型运输需求(价格敏感型、品质敏感型和基本运输需求)、揭示运输供需关系和采用分类预测法预测运输需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治理公路超限运输的机制和对策,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价格分析理论,结合中国道路货运市场的现状、道路货运成本结构和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分析了超限运输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表明,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超限运输的直接诱因;公路建设的投融资结构失衡,信贷资金比例过大,财政资金比例过小是导致超限运输的结构性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规范道路货运市场以及调整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是治理公路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现有中国高速公路大件运输计重收费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高速公路大件运输尚缺乏规范合理收费机制的现状,结合实例,对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收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结合当前政府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框架,提出了构建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收费的思路,建立正常收费标准模式和超载超限加收模式,以保证高速公路大件运输的正常运营,并提出政府进行有效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中国道路货运业的健康发展,它不仅表现为运力的结构性失衡,更重要的是运输基础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运输组织的结构性失衡。以运输量为主变量合理配置运输基础设施、构建“大小结合”的货运组织化发展模式、强化硬性约束、政策引导与利益保障是解决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燃油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认识与合理评价此次燃油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评价养路费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燃油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从抑制超限超载、治理“公路三乱”、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优化收费公路结构考察了燃油税费改革给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从深化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融资新机制、相关人员的分流与安置角度分析了燃油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超载行为的博弈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新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对机动车超载的成因进行了博弈分析,认为导致中国现行治理超载措施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规费差别化的不可能、公正处罚的概率不高和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提出了规范汽车生产企业的运力标示行为、加大对交通管理部门的腐败查处力度和细化处罚标准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严重威胁到道路货运企业的发展,怎样应对和避免价格战的威胁已成为.道路货运企业关注的焦点。以博弈论为工具,运用Bertrand寡占模型,分析建立道路货运企业联盟的效益,通过一系列得益矩阵对道路货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选择进行研究,符出建立非价格竞争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指导下的道路货运企业联盟,是道路货运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营运客车营运费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构成营运费用的影响因素出发,依据大样本数据调查结果,对营运客车相关车型营运费用的构成及营运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营运客车的营运费用主要受营运费用因子和营运量因子影响,且车型不同,其营运费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营运费用变动的根本原因,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启示,对山西省营运客车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同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费标准,建立健康的运输市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特性与区域货运需求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区域产业特性与货运需求的内在联系出发,探寻区域产业特性与区域货物运输需求变动间的规律,并以此建立数学模型,利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货运需求可以用第二产业规模、结构、集中度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反映,货运需求与第二产业规模、集中度成正比例关系变动,货运需求与第二产业结构比重成反比例关系变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营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呈现的多样化特点,在分析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企业投资开发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管理”的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为指导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已经成为新兴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把发展绿色物流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发现 :工农业总产值、公路营运里程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中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制约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 ,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货运生产性指标出发,着重分析了“运用货车日产量”和“货运机车日产量”两指标对货运支出的影响进而对货运效益的影响,最后得出,铁路运输生产性指标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但增加了运营收入同时也使运营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即铁路运输生产性指标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铁路运输经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铁路铁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铁路企业经营效益不容乐观。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货运量大幅递减,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铁路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经济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铁路投资经营问题、铁路运输市场问题、铁路运价管理问题、铁路收入清算问题、铁路人才队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